第1章 绪论 1
1.1 水文学及其研究方法 1
1.1.1 水文学 1
1.1.2 水文学研究方法 5
1.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6
1.2.1 水循环 6
1.2.2 水量平衡 11
1.3 水文学研究任务 15
1.4 水文学发展简史 17
1.4.1 水文学发展历程 17
1.4.2 我国水文学的发展 20
1.5 本章小结 23
参考文献 24
第2章 产汇流理论与计算方法 26
2.1 河流与流域 26
2.1.1 河流 26
2.1.2 水系 28
2.1.3 流域 29
2.2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 30
2.2.1 流域蓄渗过程 30
2.2.2 坡面汇流过程 33
2.2.3 河网汇流过程 33
2.3 流域产流分析与计算 34
2.3.1 植物截留 34
2.3.2 填洼量 35
2.3.3 下渗损耗及产流方式 35
2.3.4 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 36
2.3.5 冰雪融水径流 38
2.4 流域汇流分析与计算 41
2.4.1 流域汇流的基本概念 41
2.4.2 单位线 42
2.4.3 综合单位线 45
2.5 河道洪水演算的水文学方法 47
2.5.1 马斯京根法 47
2.5.2 通用蓄量模型 50
2.6 本章小结 52
参考文献 52
第3章 分布式水文模型 54
3.1 水文模型概述 54
3.2 水文模型发展回顾与展望 55
3.2.1 水文模型发展回顾 55
3.2.2 水文模型发展展望 60
3.3 DEM与分布式水文模型 63
3.3.1 DEM简介 63
3.3.2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65
3.3.3 小结 70
3.4 代表性分布式水文模型 70
3.4.1 SWAT模型 70
3.4.2 VIC模型 75
3.4.3 SHE模型 79
3.5 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以SWAT模型为例 86
3.5.1 SWAT模型应用 87
3.5.2 小结 101
3.6 本章小结 102
参考文献 104
第4章 现代水文信息采集与集成 112
4.1 水文测验 112
4.1.1 水位观测 114
4.1.2 流量观测 115
4.1.3 雨量观测 116
4.1.4 河流泥沙测验 117
4.2 水文数据 118
4.2.1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118
4.2.2 流量资料 118
4.2.3 水文数据库 118
4.2.4 水文年鉴 119
4.3 水情自动遥测系统 120
4.3.1 遥测站 120
4.3.2 中继站 121
4.3.3 中心站 121
4.4 我国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实例 122
4.4.1 洪水预报子系统 122
4.4.2 洪水调度子系统 123
4.4.3 兴利调度子系统 123
4.4.4 数据库管理与信息服务子系统 123
4.5 本章小结 124
参考文献 124
第5章 定量降水预报 126
5.1 前言 126
5.2 天气雷达定量降水预报 129
5.2.1 发展概况 129
5.2.2 反演原理与误差修正 131
5.2.3 雷达一雨量计联合估计降水 134
5.3 气象卫星定量降水预报 135
5.3.1 发展概况 135
5.3.2 星载观测仪器 139
5.3.3 气象卫星定量降水预报 141
5.4 数值模式定量降水预报 143
5.4.1 发展概况 143
5.4.2 数值预报系统的组成 146
5.4.3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简介 148
5.4.4 集合预报 151
5.5 本章小结 152
参考文献 153
第6章 现代水文遥感技术 154
6.1 遥感水文基础 154
6.1.1 遥感的物理原理和技术 154
6.1.2 遥感的环境物理学基础 155
6.1.3 遥感信息与地理信息集成 159
6.2 水文参量遥感提取与估算 161
6.2.1 植被参数 161
6.2.2 地表温度 161
6.2.3 土地利用 162
6.2.4 水体及水域 164
6.3 遥感水文建模 167
6.3.1 水文过程参量反演 167
6.3.2 遥感水文模型 181
6.3.3 遥感冰雪监测 185
6.3.4 未来高光谱在水文建模中的应用 191
6.4 遥感技术与水资源管理 194
6.5 遥感水文展望 198
6.6 本章小结 200
参考文献 201
第7章 现代水文预报 203
7.1 河段洪水预报 203
7.1.1 相应水位(流量)法 203
7.1.2 合成流量法 210
7.2 流域产汇流预报 212
7.2.1 蓄满产流 213
7.2.2 超渗产流 214
7.2.3 混合产流 214
7.2.4 流域汇流预报 214
7.3 降雨径流模型预报及参数率定 214
7.4 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 217
7.4.1 传统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 218
7.4.2 中长期水文预报新方法 222
7.5 水文预报误差和精度评定方法 223
7.6 本章小结 224
参考文献 225
第8章 现代洪水风险分析 226
8.1 引言 226
8.2 洪水风险的相关概念 227
8.2.1 洪水与洪水灾害 227
8.2.2 洪水风险 228
8.2.3 洪水风险管理 230
8.3 洪水风险管理体系 232
8.3.1 洪水风险分析 232
8.3.2 洪水风险评价 234
8.3.3 洪水风险处理 235
8.4 洪水风险管理流程 236
8.5 洪水风险图 238
8.5.1 洪水风险图的定义 239
8.5.2 洪水风险图编制的一般步骤 240
8.5.3 洪水风险图编制方法 240
8.5.4 洪水风险图应用现状 241
8.6 洪水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 242
8.6.1 洪水风险研究进展 242
8.6.2 洪水管理的前沿问题 244
8.7 本章小结 250
参考文献 250
第9章 水文学中的非线性方法 255
9.1 引言 255
9.2 水文非线性方法的发展历程 256
9.3 常用的水文非线性模型 258
9.3.1 水文线性模型 258
9.3.2 水文非线性模型 262
9.3.3 时变增益非线性扰动模型 264
9.4 水文非线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266
9.4.1 人工神经网络 267
9.4.2 遗传算法 269
9.5 本章小结 271
参考文献 272
第10章 生态水文过程及其模拟 278
10.1 概述 278
10.2 植物水分关系 280
10.2.1 植物细胞水分关系 281
10.2.2 植物水分关系 284
10.2.3 植物根系的吸水作用 286
10.2.4 制约植物水分吸收的因素 289
10.3 森林生态水文过程 290
10.3.1 森林水分循环 290
10.3.2 森林蒸散 291
10.3.3 森林截留 293
10.3.4 森林水文模型 295
10.4 湿地/陆地生态水文过程 297
10.4.1 湿地水分状况与植被 297
10.4.2 湿地植被对水分的影响 300
10.4.3 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 301
10.4.4 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模拟 304
10.5 河流/湖泊生态水文过程 307
10.5.1 植物对河道水流的影响 307
10.5.2 河道形态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312
10.5.3 水陆交错带的植被与水分 314
10.5.4 湖泊形态与水生植物群落 318
10.6 生态水文模型 319
10.6.1 生态水文过程 319
10.6.2 生态水文模型 320
10.6.3 生态水文模型开发中的若干问题 324
10.6.4 典型生态水文模型及其应用 326
10.7 本章小结 329
参考文献 331
第11章 流域水文过程综合模拟与实践 345
11.1 MIKE SHE上机实践 345
11.1.1 MIKE SHE简介 345
11.1.2 MIKE SHE的用户界面 346
11.1.3 MIKE SHE的实际操作 349
11.2 水文参数的定量遥感反演 353
11.2.1 常用遥感软件 353
11.2.2 遥感数据处理 355
11.2.3 定量遥感蒸散反演 357
11.3 本章小结 361
参考文献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