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的传播效果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晶著
  • 出 版 社:北京: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801688408
  • 页数:2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的传播效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政府——媒体——公众”的互动框架下,以危机传播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梳理了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和传播特点,全面考察信息传播互动过程中各要素的关系和危机传播信息流动的形式,建构出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发布模式。再以此为基础,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传播效果的分析指标,借由个案的实践,将危机本质、政府传播策略等因素与传播效果放在一个大的研究框架内考察,使其呈现出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并从反馈与行为呈现的比较中找出不足,给出对策性的解答。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核心问题及研究意义 1

一、核心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问题 3

三、研究意义 5

第二节 研究综述 8

一、危机传播研究 8

二、政治传播效果研究 12

三、关于“政府新闻发布”的研究 19

第三节 研究取向与研究方法 22

一、研究取向 22

二、主要研究方法 23

三、研究路线 23

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信息发布 27

第一节 突发公共事件概述 27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及概念比较 27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31

第二节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特点 35

一、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35

二、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特点呈现 36

第三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特点 42

一、传播主体: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与权威性 43

二、传播渠道:新闻报道的积极性与热衷性 44

三、传播客体:信息需求的紧迫性 45

四、传播噪音:多音齐鸣 47

五、传播效果:先入为主 47

第三章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的“二级效果”评估模式建构 50

第一节 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受众 51

一、政府主导:作为政府公关的危机传播 51

二、媒体吊诡:附庸与独立的博弈 53

三、受众新观:“传受”角色的低成本互换 55

第二节 突发公共事件政府信息发布的传播模式 57

一、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动方式分析 57

二、突发公共事件政府信息发布传播模式建构 64

第三节 “从媒体到受众”危机传播效果的评估模式 71

一、传播效果研究的对象化分析 71

二、危机传播的效果评估的分析框架 74

三、危机传播效果的指标及操作化定义 75

四、危机传播效果评估操作方法 77

第四章 媒体效能:利用·互动·监督 82

第一节 作为危机传播主体的政府及其信息发布行为 83

一、事件概述 83

二、政府应急处置及新闻发布行为分析 84

三、策略及修辞评价 86

第二节 危机传播中的媒体效能评估及结果呈现 92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介绍 93

二、传播效果呈现 96

第三节 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互动角色分析 105

一、利用媒体:合理运用、形成媒体对政府信源的依赖 106

二、良性互动:积极重视、形成满足媒体需要的新闻发布制度 108

三、接受监督:给予正视、形成良性的社会自我调节机制 110

第五章 受众反馈:接触·信任·评价 114

第一节 危机传播中的政府信息发布行为与受众接受 115

一、事件概述 115

二、政府信息发布行为分析 118

第二节 危机传播中的受众反馈调查与结果呈现 124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介绍 124

二、受众调查的数据分析 125

第三节 真相与信任——危机传播中受众接受的要素分析 147

一、媒介接触:分清阶段、渠道互补 147

二、信任要素:真相与谣言赛跑 148

三、公众评价:关于需要的满足——赞成与支持 150

第六章 社会效能:宣泄·聚合·协商 153

第一节 危机传播中的政府信息发布行为与社会动员 154

一、事件概况 154

二、政府信息发布行为分析 156

第二节 社会化媒体平台危机传播的效果分析 164

一、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微博反馈效果 164

二、官方微博的传播效果——以“@雅安芦山抗震救灾”为例 166

第三节 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危机及其形成要因分析——以“赵白鸽整改红会承诺”的微博反馈为例 172

一、承诺的有效性与公信力危机 173

二、“赵白鸽整改红会承诺”的反馈效果呈现 174

三、反馈形成的要因分析 178

四、公信力重建的言说路径 180

结语:在路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的对策思考 184

一、技术环境: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 184

二、效果优化:媒体、受众“二级效果”中的互动与对话 186

三、主体调整: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理念、机制、运作的再推进 187

参考文献 195

后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