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 1
推进“四大基地”建设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8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事关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全局 12
实施“1346”行动计划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
没有三县的小康就没有合肥的小康 26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努力解决“一个不健全、三个不协调” 34
重新认识省会城市的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41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完善地方金融体系 45
投资是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主推器 53
关于“十一五”发展的若干问题 57
二、改革 65
深化改革 增强活力 加快发展 72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 全面推进各项改革 75
坚持深化改革 建设“五型”政府 79
以农村税费改革统揽全局 抓好农村各项工作 82
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86
廉政建设要从源头抓起 90
三、开放 95
解放思想 优化环境 扩大开放 101
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 开辟对外开放新局面 107
扩大开放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 113
开放的合肥欢迎海外学子归来创业 123
四、规划建设 127
规划五论——新时期合肥城市规划的几个问题 139
加速实施城镇化战略 掀起新一轮城建高潮 160
精心建设一流新区 整体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166
城市规划决策要注重公众参与 173
认真谋划未来发展 科学编制几项规划 176
五、创新 179
让“科技创造财富” 以“财富推动科技” 187
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开创科教兴市工作新局面 189
发挥科教优势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197
关于尽快建设“中国合肥科学城”的建议 201
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探索中部崛起新模式 207
走科技创新型城市发展道路 219
实施信息化战略 推进跨越式发展 223
六、民生 231
构建四级网络平台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39
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243
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54
七、经营城市 261
当好城市的总经理 266
经营城市和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270
着力经营城市 实现加快发展 278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土地经营 282
八、创建管理 285
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系构建城市管理新体制 292
文明创建是中国特色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途径 303
依法防治 科学防治 抗击“非典” 309
实施《环境保护法》 促进可持续发展 316
九、文化强市 325
学习力、创新力、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31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339
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应注重研究应用问题、现实问题、地方个性问题 344
十、稳定 347
创建“平安合肥” 促进和谐稳定 354
切不可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变成“责任纸” 362
后记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