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施懿琳 1
壹、台闽文化接触之始 2
贰、指涉对象与探讨范围 2
叁、主要议题与各章述要 3
肆、走向多元文化的未来 8
第二章 台闽关系&林孟欣 9
壹、移民与台闽社会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10
贰、「亚洲交易圈论」中的离散社群 12
叁、「五缘」架构下的「闽台缘」 14
肆、台闽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6
伍、台闽关系的演进与变化 19
第三章 台闽交流&张丽芬 25
壹、经济作物的传入与台闽经济的发展 26
贰、台闽经济区域分工的历史环境 27
叁、开港通商与两岸经济互动 32
肆、二十世纪台闽政经网络的开展 35
伍、台湾经验的模仿与启示 38
第四章 台闽族群与方言&刘淑玲 43
壹、福建地区语言分化与民系生成的历史过程 44
贰、族群生成研究之理论基础 48
叁、台湾族群的祖籍分布与原乡生活方式 49
肆、台闽移民系谱与民系文化研究 52
第五章 宗族&杨书濠 59
壹、福建地区汉人宗族的迁徙与发展 60
贰、台闽地区汉人宗族的迁徙与发展 62
叁、宗族文化在台湾的发展 66
肆、宗亲文化与械斗 72
伍、宗亲文化与原乡的交流 73
第六章 文学(一)&蔡蕙如 79
壹、传播与传承——台湾民间文学与闽南关系 81
贰、接受、融合至转化——从闽南至台湾民间文学的轨迹 83
第七章 文学(二)&林丽美 97
壹、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及其与闽地的交流 98
贰、台闽文学的文化共性 107
第八章 戏曲(一)&黄思超 117
壹、台湾戏曲发展与台闽戏曲的关系 118
贰、梆子、皮黄与昆腔 124
第九章 戏曲(二)&黄思超 133
壹、布袋戏 134
贰、南管 135
叁、歌仔戏 139
第十章 社会教化&许明珠 149
壹、儒学传入 151
贰、教化施设 153
叁、民间自我教化——斋教与鸾坛 159
肆、官学中断与士子回流 161
第十一章 宗教信仰(一)&高佩英 169
壹、闽地信仰在台湾的传播和移民信仰的出现 173
贰、闽地汉人传入台湾的乡土移民守护神 175
第十二章 宗教信仰(二)&高佩英 185
壹、闽地汉人传入台湾的传统中国重要神祗 186
贰、台湾民间信仰的发展及特色 198
叁、台湾新祀神的出现 202
第十三章 生命礼俗&张美樱 211
壹、出生 212
贰、婚礼 217
叁、寿礼 223
肆、丧礼 224
第十四章 岁时祭仪&杨书濠 高佩英 233
壹、正月 234
贰、二月 237
叁、三月 238
肆、四月 239
伍、五月 240
陆、六月 241
柒、七月 241
捌、八月 244
玖、九月 246
拾、十月 246
拾壹、十一月 247
拾贰、十二月 247
第十五章 饮食文化&陈晓怡 251
壹、日常饮食 252
贰、餐宴与精致食物 262
叁、节令食俗 264
第十六章 工艺&陈静宽 271
壹、汉人移民台湾与闽地工艺的传播 272
贰、闽地工艺移植台湾 274
叁、台闽工艺的特色与转变 287
第十七章 建筑&杨博渊 293
壹、民居建筑 294
贰、信仰建筑 301
叁、园林建筑 307
肆、通商时期的建筑 309
伍、近代(含日治)的建筑 310
陆、战后 314
第十八章结论&张静宜 317
壹、原乡移入之精神文化 319
贰、区域分工下的台闽关系 320
叁、因地制宜的在地化 321
肆、台湾经验的输出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