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选和专题研究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行秀,张振洲主编;陈国学,李凤英,姜晓秋副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8219595
  • 页数:32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分 《资本论》(节选) 1

卡尔·马克思 第一版序言 1

卡尔·马克思 第二版跋 5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节选) 9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9

第一章 商品 9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9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13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17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8

(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18

(2)相对价值形式 19

(a)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19

(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 20

(3)等价形式 22

(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23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25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25

(2)特殊等价形式 26

(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26

C.一般价值形式 27

(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 27

(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 28

(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28

D.货币形式 29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31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31

1.资本的总公式 31

2.总公式的矛盾 34

3.劳动力的买和卖 36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0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40

1.劳动过程 40

2.价值增殖过程 43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7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0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50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4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54

第六篇 工资 58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58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62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62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65

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65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71

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71

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73

3.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75

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76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77

1.原始积累的秘密 77

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78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节选) 81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81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81

Ⅰ.第一阶段 G—W 81

Ⅱ.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83

Ⅲ.第三阶段 W'—G' 84

Ⅳ.总循环 85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87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 87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88

第二篇 资本周转 92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92

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93

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95

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 97

Ⅰ.年剩余价值率 97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00

第十八章 导言 100

1.研究的对象 100

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 101

Ⅰ.问题的提出 101

Ⅱ.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 103

Ⅲ.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 105

Ⅰ(v+m)和Ⅱc的交换 105

第二十一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106

Ⅲ.用公式来说明积累 107

1.第一例 109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节选) 114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14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114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17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17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123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30

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 130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134

第十六章 商品经营资本 134

第十七章 商业利润 139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145

第二十一章 生息资本 145

第二十五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 149

第二十七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152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159

第三十七章 导论 159

第三十八章 级差地租:概论 162

第四十五章 绝对地租 166

第二部分 《资本论》(节选)解说 172

导论 172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188

第一篇 商品与货币 188

第一章 商品 188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204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204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10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210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15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17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217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21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221

第六篇 工资 225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225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228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228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231

第二十三章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236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243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249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249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249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253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 254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255

第二篇 资本周转 258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258

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260

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263

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 265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267

第十八章 导言 267

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 269

第二十一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274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280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为利润率 280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280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284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84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290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294

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 294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298

第十六章 商品经营资本 298

第十七章 商业利润 302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306

第二十一章 生息资本 306

第二十五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 309

第二十七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313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317

第三十七章 导论 317

第三十八章 级差地租:概论 319

第四十五章 绝对地租 322

(下) 327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327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我国经济发展 3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27

第二节 我国发展生产力的主要任务 334

第三节 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 34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3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特征 350

第二节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52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 35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成份 367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趋势 37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 3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3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86

第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 4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功能 4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内外关系 4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 4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联合、兼并与破产 424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流通与市场 4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4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4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442

第四节 社会主义价格体系和价格改革 45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 4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4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 467

第三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475

第四节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政策 47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产业结构 4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类型与特征 48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 489

第三节 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492

第四节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503

第八章 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经济 509

第一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509

第二节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514

第三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现代化道路 526

第九章 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536

第一节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536

第二节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541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 551

第十章 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与宏观调控 558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 558

第二节 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宏观调节体系 566

第三节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保证 572

第四节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及其转换 578

后记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