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基础知识 1
引入案例:2003年SARS事件 1
1.1 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 18
1.1.1 公共危机及其特性 19
1.1.2 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理论 30
1.2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37
1.2.1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特点 38
1.2.2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设 41
1.2.3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基本原则 53
1.3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58
1.3.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阶段 59
1.3.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机制建设 60
1.4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 72
1.4.1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重要性 74
1.4.2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基础 76
1.4.3 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的简单介绍 84
第二章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89
引入案例:北京市奥运风险评估 89
2.1 应急预案的制定 104
2.1.1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105
2.1.2 应急培训与演练 111
2.2 公共危机预防与风险评估 112
2.2.1 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 113
2.2.2 风险防控基本流程 117
2.3 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18
第三章 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 122
引入案例:2008年南方雪灾 122
3.1 突发事件的信息监测 139
3.1.1 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139
3.1.2 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 141
3.2 监测预警理论与实践 146
3.2.1 监测预警的理论观点 147
3.2.2 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151
3.2.3 国内外监测预警的实践经验 153
3.3 监测预警的组织机构及流程 156
3.3.1 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 157
3.3.2 监测预警的工作流程 160
3.3.3 监测工作的重点内容 167
第四章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169
引入案例一:重庆万州事件 169
引入案例二:贵州瓮安县“6.28“事件 177
4.1 应急处置的基本内容 187
4.1.1 应急处置的原则和主要措施 187
4.1.2 应急处置中的决策 189
4.2 应急处置现场指挥 195
4.2.1 现场指挥部的成立条件 195
4.2.2 现场指挥部的要素 196
4.2.3 现场指挥部的职能与结构设置 197
4.3 应急处置信息的发布 198
4.3.1 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的特点 199
4.3.2 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的国外经验 201
第五章 突发事件的恢复与重建 213
引入案例:汶川地震 213
5.1 恢复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228
5.1.1 国外相关理论 229
5.1.2 国内观点 231
5.1.3 发达国家恢复重建的主要经验 233
5.2 恢复重建的基本任务 237
5.2.1 危机善后处理 237
5.2.2 独立调查制度 240
5.2.3 诊断“危机后遗症” 242
5.2.4 危机后的组织变革 244
5.3 恢复重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247
5.3.1 基本原则 247
5.3.2 恢复重建的内容构成 248
5.3.3 恢复重建工作的保障 252
5.4 恢复重建中的心理危机干预 254
5.4.1 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255
5.4.2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设 256
第六章 公共危机管理展望 259
引入案例一:三鹿奶粉事件 259
引入案例二:阜阳奶粉事件 268
6.1 由公共危机管理到公共风险管理 279
6.1.1 未来公共危机管理者面对的挑战 279
6.1.2 公共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282
6.1.3 风险管理的历史发展 285
6.2 从全过程应急管理到公共安全治理 288
6.2.1 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对接 289
6.2.2 从公共安全管理到整合式公共安全治理 291
6.2.3 整合式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原则 293
参考文献 297
附录 299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99
附录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16
附录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