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寇金和主编;北京市劳动学会“邓小平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研究”课题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380871X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邓小平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1

第一节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学说 1

一、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二、劳动的社会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4

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与社会保障学说的发展 7

第二节 邓小平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的基本内容 11

一、关于人力资源的论述 11

二、关于人才流动的论述 12

三、关于劳动就业的论述 13

四、关于收入分配的论述 15

五、关于劳动管理的论述 16

六、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其他论述 17

第三节 邓小平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的深远意义 19

一、邓小平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是解决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指导思想 19

二、研究和宣传邓小平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21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24

第一节 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关键在人 24

一、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4

二、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6

三、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28

第二节 人才培养和使用是首要的战略任务 31

一、全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1

二、要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33

第三节 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38

一、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 38

二、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43

三、发展农民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47

第三章 劳动就业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52

第一节 中国劳动就业的形势 52

一、劳动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52

二、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紧迫性 54

第二节 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关键在农村 55

一、农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 55

二、中国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57

第三节“统筹兼顾”是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指导方针 61

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的关系 62

二、坚持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兼顾 62

三、正确处理调整经济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64

四、正确处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67

五、发展第三产业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69

第四节 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 71

一、积极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71

二、完善市场中介机构,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74

三、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75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促进再就业政策和法规 77

第四章 建立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新体制 79

第一节 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客观性 80

一、人力资源形成的非均衡性与流动的客观性 80

二、市场配置人力资源要求合理流动 82

三、人力资源周期更新与流动 83

第二节 人力资源流动的核心是人才流动 85

一、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85

二、人才交流是事业兴旺和创新的重要条件 86

三、创建人才合理流动的新机制 88

四、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人才流动问题 88

第三节 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途径和方法 89

一、坚持干部地区交流制度 89

二、深入群众,发现和选拔人才 90

三、干部挂职、代职下放,交流人才 91

四、推行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人才对口支援 91

五、开展国际人才交流 91

六、完善退休制度,适时进行人才资源更新 92

第四节 建立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制度 93

一、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93

二、改革劳动用工制度 95

三、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 96

第五章 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99

第一节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99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及内容 99

二、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 101

三、劳动关系的主要类型 1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 10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实质 10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特征 10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完善 1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运行和调整 11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调节机制 11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调节的程序、形式与特点 11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协调、稳定的规范要求 114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法制化 116

第六章 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人分配制度 1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118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18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121

三、调整收入政策,提高人民收入 123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24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124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1

第三节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138

一、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38

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客观依据 138

三、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140

第四节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142

一、坚持效率优先的必要性 142

二、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 143

三、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途径 145

第七章 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福利保障制度 1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福利保障的实质和特征 148

一、福利、福利思想和福利制度 148

二、社会主义福利保障的内容和特征 152

三、现代社会福利保障的发展趋势 1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福利保障的内容 161

一、社会劳动成员的福利保障内容 161

二、依法解除劳动义务的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内容 164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福利保障制度 168

一、发展经济和社会福利保障的关系 168

二、社会主义福利保障制度建设要逐步有序进行 17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172

第八章 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74

第一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 174

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74

二、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75

第二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 177

一、定员定额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178

二、岗位研究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 180

三、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 181

第三节 健全规章制度的关键是建立责任制 188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的内容 189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的原则 192

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的种类 194

四、我国人力资源考评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95

第四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出人才和效益 198

一、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198

二、管理要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 200

第九章 建立和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202

第一节 建立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203

一、信息及信息系统 203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205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立及意义 206

第二节 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207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内容 207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 209

第三节 加快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214

一、进一步开发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214

二、加快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网络建设 216

三、加强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 217

四、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 219

第十章 重视劳动法制建设 223

第一节 民主法制建设与劳动立法 223

一、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的关系 223

二、集中力量制定劳动法律、法规 224

第二节 中国劳动立法的历程 225

一、改革开放前的劳动立法 225

二、劳动法制建设的“黄金时期” 226

三、劳动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229

第三节 中国的劳动立法、执法和司法 230

一、中国的劳动立法 230

二、中国的劳动执法 237

三、中国的劳动司法 238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