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文化读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学文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4405800X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山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研究,以期能够让人们对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华夏文明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掌握,进而对山西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所助益,对山西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提供虎贲的理论支撑。

第一章 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历史建置沿革 2

一、“山西”与山西省 2

二、建置沿革 3

第二节 地理形势与区位优势 8

一、地理形势 8

二、区位优势 10

三、气候与植被 14

第二章 重要的中华文明源头 19

第一节 中国早期人类的故乡 19

一、黄河文明的曙光 19

二、汾河文化的崛起 23

三、细小石器的变革 26

第二节 北方农业文明的中心 29

一、黄土地早期农夫 29

二、绚丽的西阴之花 32

三、新技术的发明创新 34

第三节 华夏文明的摇篮 39

一、尧都与陶寺遗存 39

二、揭秘清凉寺墓地 42

三、夏墟寻找夏文化 44

第三章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47

第一节 东周 47

一、重要的城郭遗址 47

二、丰富的墓葬遗存 50

第二节 汉唐 52

一、以平城为代表的山西北部遗存 52

二、以晋阳为代表的山西中南部遗存 56

第三节 宋辽金元 65

一、存留至今的建筑奇观 65

二、丰富的墓葬石刻艺术 70

第四节 明清 71

一、明清时期的边关城堡 71

二、明清时期的寺庙与民居 74

第四章 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 77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灿烂群星 77

第二节 励精图治的政治英才 79

一、治国安邦的英明君王 80

二、辅佐朝政的杰出贤相 82

三、顺应时势的大改革家 84

第三节 勤勉精专的文臣学士 86

一、创学传道的学人才士 86

二、学问政绩俱佳的文臣大员 88

第四节 笑傲沙场的骁勇武将 91

第五节 才华横溢的文学才俊 95

第五章 恢弘的民族融合舞台 101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和戎与变法 102

一、周初的叔虞封唐 102

二、晋国的和戎 103

三、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 104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基地的形成 105

一、匈奴汉国、羯族后赵政权及平阳民族融合中心的形成 106

二、北魏拓跋氏平城建都改制及平城民族融合中心的形成 107

三、晋阳陪都地位的奠定及太原民族融合中心的形成 107

四、作为民族融合中心区域的都城建设 109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边关与商贸 110

一、边关、长城 110

二、马市、边贸 113

第四节 民族融合与晋文化的发展 114

一、晋商与商贸大通道 114

二、民族文学艺术与民族习俗 114

三、晋文化中的欧亚文化因素 116

第六章 璀璨的思想文化成就 117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别样风采 117

一、子夏创立三晋儒学 118

二、从子夏到荀子的三晋儒学 119

三、三晋儒学的发扬光大 120

第二节 法家思想的引领潮流 121

一、晋国的法制建设 122

二、三晋法家的形成 122

三、三晋的法家思想 124

四、韩非集三晋法家思想大成 124

第三节 兵家思想的广阔思维 125

一、晋国的军事成就 126

二、吴起的军事理念 127

三、尉缭的战略精神 128

第四节 名家学派的源头活水 130

一、三晋名家多姿多彩 130

二、荀子的名辩思想 131

第五节 纵横思想的策源之地 133

一、“三晋多权变之士” 133

二、苏秦和张仪的“纵横”成就 134

三、三晋纵横家的历史影响 136

第六节 佛教思想的发扬光大 137

一、佛教在山西地区的早期发展 137

二、发源于山西地区的争土宗 138

三、山西佛教的繁荣发展 139

第七节 道教思想的特色发展 141

一、奠定全国性宗教的基础 141

二、臻至成熟的官方宗教 144

三、在山西全面收获的全真教 145

第七章 鲜明的开放包容品格 147

第一节 晋地在先秦时期的开放文化元素 148

一、开放的建国方略 148

二、开放的用人导向 148

三、开放的婚姻模式 149

四、开放的生活习俗 150

第二节 汉唐时期的开放前沿地带 150

一、文化在征战与和谈中不断融合 151

二、民族融合中的山西益趋开放 151

三、不断更迭的少数民族政权体现着浓厚的开放思想 152

第三节 丝绸路上古老的东西方文明对话 153

一、第一位西行取经的高僧法显与《佛国记》诞生 153

二、“三教合一”的最早提倡者慧远 154

三、丝绸之路留下了晋人足迹 155

四、五台山与佛教中国化 156

五、并州成为隋唐对外交往的开放都市 157

第四节 元明以来世界文化转型中的山西 158

一、刘氏兄弟与《北使记》、《西使记》 158

二、马可·波罗到山西 159

三、樊守义与中国第一部欧美游记《身见录》 160

四、西方传教士来山西 161

第五节 晋商在开拓创新中发展壮大 163

一、晋商兴起于九边 163

二、晋商在开放中创造票号百年辉煌的神话 164

三、晋商茶叶贸易远走俄蒙 166

第六节 变革思想唤醒国人,近代工业方兴未艾 167

一、“睁眼看世界”的徐继畬 167

二、民族变革的灵魂杨深秀 169

三、山西近代工业的兴起 170

第八章 灿烂的科学技术文明 171

第一节 火与石:山西是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的重要发源地 171

一、最早的用火痕迹和石器的使用 171

二、制陶与其他生产生活技术的发明 173

第二节 农业与水利:农耕文明的发源、成熟及水利建设的进步 174

一、农业的变革与进步 174

二、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 177

第三节 铜与陶:辉煌的青铜时代及冶炼业与制陶业的发展 179

一、陶器的出现与人类生活的飞跃 179

二、冶炼技术的进步与辉煌的青铜工艺 181

第四节 天文与地理:肇始、奠基与诸多领域的领先成就 184

一、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及其发展进步 184

二、地理学的出现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186

三、杰出的数学成就 189

第五节 物理与化学:三晋地区人类劳动和生产实践的结晶 190

一、盐、漆与酿造技术的发展 190

二、医药学领域的巨大贡献 192

三、采矿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93

四、手工业与机械制造业的突出成就 194

第六节 城与墙: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与杰出范例 196

一、城郭与民居 196

二、长城、塔、桥梁、园林、石窟、木构建筑 199

第九章 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5

第一节 概述 205

一、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5

二、特色鲜明的民俗活动 211

第二节 生成与环境 213

一、肇自远古,绵延不绝 213

二、发轫于斯,缤纷灿烂 214

第三节 种类、分布与特色 216

一、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及区域分布 216

二、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 222

第四节 传承与保护 223

一、基础保护工作全面展开 223

二、展示和传习基地等延伸性保护逐步展开 225

第十章 凝重的红色革命篇章 229

第一节 山西在中国革命中的文化品格和历史地位 229

一、山西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党团组织建立较早的省份 231

二、山西在大革命时期建立的光荣传统 235

三、山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锻造的优秀品质 238

四、山西用血肉之躯撑起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 242

五、山西牺牲自我铸就支援解放全中国的后方基地 254

第二节 山西抗战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58

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学创作 260

二、繁荣发展的根据地音乐、美术创作 265

三、轰轰烈烈的根据地戏剧运动 268

四、新闻出版、教育、科技和卫生事业的复兴与繁荣 272

第十一章 山西在华夏文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 283

第一节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诞生地 283

一、山西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华夏文明 283

二、山西是华夏文明形成的重要地域 284

第二节 华夏文明是人类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 287

一、在山西可以找到华夏文明演进的完整脉络 287

二、华夏文明具有保持延续性的独特品格 289

第三节 山西是中华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熔炉 292

一、山西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决定民族交融的历史必然 292

二、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 294

第四节 山西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96

一、山西是丝绸之路的东延段 296

二、晋商开通了连接欧亚的茶叶之路 298

二、山西地区的发展融合了中西文明 299

第五节 山西地区的华夏文明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302

一、农业革命及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302

二、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 304

三、城市与国家形态的形成 305

四、郡县制与均田制等社会变革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社会结构 307

五、商业的兴盛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08

六、战争与文化的交流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10

第六节 山西地区的华夏文明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312

一、山西地区的文学艺术成就 312

二、山西地区的思想成就 316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