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贯彻实施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1949年4月-1952年12月) 3
第一章 摧毁旧制度,建立新政权 3
第一节 全面接管旧政权 3
一、成立军管会,建立新政权 3
二、全面接管官僚机构及文教、厂矿、金融单位 7
三、妥善处理涉外事务 12
第二节 全力稳定社会秩序 16
一、开展肃特斗争 16
二、解决社会积弊,妥善处置失业、无业人员 20
三、打击非法交易,稳定金融、物价市场 25
第三节 建立基层居民自治组织 30
一、废除保甲制度 30
二、建立居民委员会 32
第四节 支援解放大西南 34
一、西南服务团在南京组建 34
二、西南服务团奉命西征 37
三、二野军大在南京招生及出征西南 39
第二章 恢复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 4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及群团组织的建立 42
一、问计于民,征求建设新南京良策 42
二、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 44
三、群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48
第二节 多管齐下,积极恢复城乡经济 60
一、防灾抢险,开展生产自救 60
二、开展反轰炸、反封锁斗争 66
三、积极维持和恢复生产 68
四、统一财经,争取南京财经状况根本好转 71
第三节 恢复、维持与改造私营工商业 77
一、合理调整工商业 77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限制与改造 79
第四节 调整和改造文化、教育等事业 82
一、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82
二、教育事业的改造与发展 84
三、文化、卫生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91
四、知识分子的学习与思想改造 95
第三章 巩固新生政权的各项改革和斗争 101
第一节 全市各界人民支援抗美援朝 101
一、普遍深入地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教育 101
二、全民动员,响应“三大号召” 104
三、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 109
第二节 南京青年学生和宗教界的反帝爱国运动 113
一、南京学生开展反侮辱、反诽谤运动 113
二、南京基督教的“三自”革新运动 117
三、南京天主教的反帝爱国运动 121
第三节 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 126
一、南京市郊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126
二、南京郊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兴起 133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打击敌对残余势力 135
一、进行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 135
二、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39
三、全面取缔反动会道门 143
第五节 开展其他社会改革 148
一、打击贩毒活动,全面查禁烟毒 148
二、取缔妓院,改造娼妓 153
三、宣传贯彻《婚姻法》 157
四、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59
第四章 执政初期党的建设 167
第一节 执政初期党的组织建设 167
一、召开会师大会与新市委的建立 167
二、首次整党与党组织的公开 170
三、结合“三反”运动再次整党 173
第二节 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175
一、干部队伍组成及变化 175
二、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 176
三、整顿干部作风 178
四、加强廉政建设 181
第二编 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1月-1956年9月) 189
第五章 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 189
第一节 江苏建省及南京“一五”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189
一、江苏恢复建省,省会确定南京 189
二、南京“一五”计划的编制及主要指标 193
三、南京市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形成 196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南京的贯彻执行 199
一、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9
二、南京“一五”计划的实施 201
三、实施“统购统销”政策 206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及抗洪救灾 212
一、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及整顿 212
二、南京人民战胜特大洪水 214
第六章 政治建设及社会事业的发展 218
第一节 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218
一、开展区、乡人大代表普选工作 218
二、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20
三、坚持和扩大党的统一战线 222
四、开展肃反运动 228
第二节 科研、教育、文体等事业的发展 231
一、科技、城建工作成效显著 231
二、教育、卫生事业加速发展 236
三、文化、体育事业复兴普及 238
第三节 知识分子工作出现新的局面 242
一、在知识分子中建党 242
二、制定知识分子工作纲要 245
三、切实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247
第七章 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50
第一节 市郊提前实现农业合作化 250
一、毛泽东视察南京农业合作社 250
二、市郊农村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 252
第二节 南京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5
一、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合作化的实现 255
二、手工业合作化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57
第三节 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61
一、有计划地改造私营工商业 261
二、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组改造 263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成就与不足 267
第三编 全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9月1966年5月) 273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和整风反右斗争 273
第一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73
一、中共南京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73
二、南京“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275
三、学习贯彻八大精神,编制南京“二五”计划 281
四、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84
第二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286
一、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开展整风运动 286
二、南京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289
三、紧缩机构,下放干部 297
四、宣传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00
第九章 人民公社化和各行各业“大跃进” 305
第一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305
一、农业“大跃进”的序幕 305
二、不切实际的“跃进”目标 310
三、从长江人民公社成立到郊县人民公社化 313
四、农田基本建设与社队工业的兴起 317
第二节 “以钢为纲”的工业“大跃进” 319
一、全民动员,大炼钢铁 319
二、工业骨干企业的建设和支柱行业的初步形成 322
三、大办街道工业与城市人民公社 326
第三节 各条战线“大跃进” 330
一、手工业合作社的“升级过渡” 330
二、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大跃进” 332
第四节 从初步纠“左”到再掀“跃进”高潮 337
一、首次整顿人民公社 337
二、中共南京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340
三、动员农民发展副业生产 342
四、“反右倾”再掀“跃进”高潮 343
第十章 贯彻“八字”方针,进行经济及政治关系调整 347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八字”方针 347
一、事与愿违,经济发展受挫折 347
二、贯彻中央精神,调整政治关系 349
三、总结经验教训与中共南京市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353
第二节 农业的调整 356
一、加强农业发展与纠正“共产风”的初步举措 356
二、大力发展副食品、蔬菜和粮食生产 360
三、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361
第三节 工业的调整 363
一、降低高指标,压缩基建战线 363
二、调整布局,精简职工,恢复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 365
三、整顿企业秩序,确立责任制 367
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368
第四节 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的调整 370
一、分期分批调整分配和管理体制 370
二、积极改善市场供应 371
三、修旧利废,抓好小商品生产 372
四、紧俏商品凭票、凭证供应和供应高价商品 373
第十一章 五年调整的显著成效和“左”的错误继续发展 376
第一节 各项事业在调整中发展 376
一、工农业经济的恢复 376
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377
三、城乡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379
第二节 经济建设成就显现 380
一、经济地位全省领先 380
二、一批大中型企业和国家重点企业建成 382
第三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面展开 383
一、开展以“五反”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教运动 383
二、市郊农村开展社教运动 385
三、农村社教运动的发展 391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及干部群众的抵制与抗争(1966年5月-1976年10月) 397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兴起引发的全面内乱 39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南京的发动 397
一、学习、贯彻“五一六”通知及市委的最初部署 397
二、南大“溧阳分校事件”及省、市委派遣工作队 402
第二节 内乱从校园殃及社会 407
一、红卫兵“破四旧”冲上社会 407
二、“大串联”加剧社会内乱 412
三、市委试图规范运动、把握局面的努力 415
第三节 内乱升级,南京发生首次大规模武斗 420
一、矛头指向党政机关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420
二、“一三事件”——南京发生首次大规模武斗 422
三、市委被迫停止办公 426
第四节 从“一·二六夺权”到实行军管 428
一、“造反派”一·二六抢印夺权 428
二、市军管会成立及“三支两军” 431
第十三章 市革委会的建立与“斗、批、改”运动 435
第一节 全面大联合与市革委会的建立 435
一、省、市军管会制止武斗的努力 435
二、中央要求南京地区停止武斗、实现联合 438
三、各系统实现大联合与市革委会成立 440
第二节 全面开展“斗、批、改”运动 443
一、“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 443
二、深挖“五一六”运动 450
三、从“一○四”干校到“五七”干校 456
四、干部、职工和居民下放 459
第三节 “教育革命”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462
一、开展“教育革命”与工宣队进驻学校 462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467
第四节 整党建党和中共南京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472
一、全面开展“整党建党” 472
二、中共南京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475
第十四章 干部群众对极左思潮的抵制与纠“左”工作的反复 478
第一节 从“批陈整风”到“批林整风” 478
一、学习理论,开展“批陈整风” 478
二、批判“林、陈反党集团” 480
第二节 纠“左”整顿在各方面的展开 482
一、区划、机构调整,落实干部政策 482
二、下放企业、下放管理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485
三、整顿企业管理,反对无政府主义 488
四、其他事业的曲折发展 490
第三节 “批林批孔”运动及其间发生的有关事件 494
一、“批林批孔”与钟志民退学事件 494
二、下放工人回宁风潮 498
三、为“五一六”分子平反 501
第四节 南京“三五”、“四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504
一、南京“三五”计划的编制及完成情况 504
二、南京“四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及执行情况 506
三、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及南京交通运输事业的飞跃发展 508
四、开展“南京煤田大会战” 513
五、备战教育与“深挖洞” 518
第十五章 全面整顿及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斗争 523
第一节 全面整顿在南京 523
一、开展“一学、三批、五大讲”自我教育运动 523
二、铁路、工矿企业的整顿 526
三、普及大寨县及开挖秦淮新河 529
第二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532
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受到群众抵制 532
二、帮派小团体的篡党夺权活动 534
第三节 沉痛悼念周恩来与反对“四人帮”的“南京事件” 538
一、人民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 538
二、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斗争 540
三、“四人帮”下令追查“南京政治事件” 546
四、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 550
第五编 拨乱反正,经济、社会事业在徘徊中前进(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557
第十六章 思想政治上的初步拨乱反正 557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的罪行 557
一、群众性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展开 557
二、清查与“四人帮”有关的帮派组织 560
第二节 落实党的政策,复查平反冤假错案 563
一、复查“文化大革命”冤案和党内历史遗留问题 563
二、调整社会关系和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565
第十七章 城市经济、社会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570
第一节 城市经济较快发展 570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出现经济比例失调 570
二、商品流通渠道重新建立,传统服务项目逐步恢复 572
三、财政收入在整顿中增长,基建投资出现规模膨胀 575
第二节 农村经济迅速恢复 576
一、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576
二、城乡互助,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及社会事业 578
第三节 社会事业重现生机 581
一、首批重点中小学的确定及高考的恢复 581
二、科技、文化事业恢复生机 582
三、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开建大型住宅小区 585
第十八章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南京 588
第一节 “两个凡是”方针和经济新冒进对南京的影响 588
一、“两个凡是”方针与拨乱反正在实践中的矛盾 588
二、掀起普及大寨县和创大庆式企业的新高潮 590
三、中共南京市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594
第二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深远影响 596
一、南京理论学术界的研讨 596
二、各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为“南京事件”平反 598
三、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600
结束语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