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晋文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宗晋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2841645
  • 页数:830 页
图书介绍:本文集基本汇集了作者60年地质工作者的重要成果,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有实践总结,有理论探讨,内容丰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如长、中、短、临和震后多阶段渐进式地震预报思想及综合减灾系统工程构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地球的非对称性是一项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一些重要的科学见解,涉及到一些热点、难点、新观点和新概念,不仅加深对地球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推动地学研究深入开展。

鄂西中生代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 1

北京西山野溪一带不协调箱状褶曲的研究 16

劈理现象的观察与讨论 29

节理力学性质的判别及其分期、配套的初步研究 38

临震现象与地震发光 54

华北地区的地震地质分析 62

我国地震地质工作三十年 70

取板块构造之精华,列立论之疑点 77

渐进式地震预报及其三个理论问题的讨论 79

中国近年九次强震的构造分类 86

亚欧地震系的地震构造特征 96

中蒙大陆中轴构造带及其地震活动 103

论全球地震构造系统 116

中国大陆地震深度分布与“易震层”初探 128

一个2000年的地震时序剖面——华北-朝鲜-日本地震期的同步性 132

南美俯冲带显示的板条构造 139

断块构造与地震的网络现象 145

孕震构造条件的描述及类型的划分 152

北纬20°~50°的大陆地震构造系 158

地震对策初议 167

地震预报学的三个主要研究分支——震因学、震史学、震兆学 171

中美大陆东部地震构造的比较 176

中国大陆地区浅源地震的构造分类研究 184

ON RELATIVITY OFSEISMICITY BETWEEN NORTH CHINA AND JAPANESE ISLANDS AND THEIRTECTONIC ENVIRONMENT 200

地球变动的韵律性和反对称性 209

板块构造与地震 217

中国的强震期和强震幕 248

中国大陆的地震层和地震线 252

板块构造与地震预报 259

全球地震构造系统与地球的非对称性 265

近年来我国地震地质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272

现今地球动力学的某些问题和研究设想 277

李四光与当代地球科学的动向 281

地震灾度、减灾措施区划 284

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初议 289

烈度当量——预测地震灾害的一种新途径 295

李四光教授的系统整体论思想 301

中国的地震灾害概况和减灾对策建议 305

地震迁移的规律、解释和预报——中国大陆四条地震带的地震迁移 310

大陆多震层的研究与震源体的破裂发展 321

美国大陆地区震中图的构造解释 328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的构造解释 336

现今全球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 343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354

关于减灾国际合作的三项建议 360

试论地球系统和地震科学的整体观 362

全球Ms≥7 3/4级地震的定向迁移 368

全球构造的反对称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376

全球级三个地震构造系统和大地水准面 379

地球构造变动对土壤分带格局和古气候事件的影响 384

地壳运动整体观论纲 394

我国地震的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400

再议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 410

俯冲带深部物质的非均匀流变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417

初论构造流体动力学 426

全球新-中生代构造的基本特征 432

地质科学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作用 437

地应力场研究与油气勘探——以张强凹陷为例 445

地球韵律的时空表现及动力问题 449

地震灾害风险保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458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462

全球洋底增生构造及其演化 478

关于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487

现代地球科学及其教育 490

应重视前期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 495

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区和变形样式 496

地震和干旱的定向迁移及其机制 505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岩石圈结构的板条构造分区 510

地质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初步探索 519

20世纪地震预报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523

地球的多圈层相互作用 527

中国大陆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 534

环境·灾害与地学 539

中国21世纪的减灾形势与可持续发展 545

台湾海峡两岸横向构造的对比研究 550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数据与速度场 560

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 579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585

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 597

学科交叉的自我思考 603

ITRF97下空间对地观测站速度矢量显示的全球构造运动 605

从GPS水平矢量场对中国及全球地壳运动的新认识 610

东亚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特征与构造变形 617

全球构造研究的思考 626

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北西向断裂带的初步探讨 630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635

全球石油系统概貌 643

再论贺兰山地区新生代之前拉张活动的性质 651

对盆山耦合研究的新看法 657

宁夏中南部古生代弧型构造 665

大陆构造、大洋构造和地球构造研究构想 674

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未来北方干旱灾害分析 680

根据周围山地第四纪地貌特征估计渤海第四纪构造活动幕的发生时间 687

分层地应力描述及其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699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 704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711

中国的地震减灾系统工程 724

培养综合减灾理念与专业技能——写在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扩版之际 730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写在防灾科技学院揭牌暨建校30周年之际 732

低纬度环球剪切带及其与环太平洋带大地震的幕式活动 734

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图的判读和构造解释 741

全球表层系统研究的思考 751

中国的巨灾风险与巨灾防范 757

世界环境问题和中国减灾工作研究进展 764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及分区 769

准噶尔盆地盆山构造耦合与分段性 778

准噶尔盆地深浅构造分析及油气展布规律——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 787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 794

2008年华南雪雨冰冻巨灾的反思 802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20年的进展 806

附录一 马宗晋院士论文、著作目录 812

附录二 马宗晋院士工作介绍 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