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方修) 1
第一辑(1934—35) 3
文艺与生活 3
标准国语教员 5
关于「提倡大众语」 7
儿童节琐言 9
奇象 11
矛盾 12
读书无用问题 14
论请愿 16
第二辑 1936 21
阿比西尼亚永远存在 21
糊涂之例 23
清末的保皇党 25
不要因小失大 27
庆祝统一 29
读「文学论坛」 31
文坛十讲 33
文坛余讲 39
论文艺创作两口号 44
读文抄二则 47
理论以外 49
纪念鲁迅先生 52
巴生六工厂参观记 56
长篇创作「浓烟」 62
关于教科书 68
第三辑 1937 73
「落选」的话 73
皮毛杂讲 75
谈应酬 78
挂象史观 81
「人遗弓」杂耍 84
募集鲁迅先生事业资金 87
关于「浓烟」的印度教员 89
由「今人志」说起 91
刊物产量增加的原因 94
强化华侨知识份子抗敌问题 97
前方比后方需要急切 100
华侨急切的救亡问题 103
论历史小品 106
一九三七年之中国文艺界 108
第四辑(1938—40) 117
希望郭沫若做好人 117
不放过纠正机会 120
〔附录〕郭沫若是不是好人?(南庐主人) 126
马华文艺界涣散性的补救 126
马华何以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129
出版、批判及选择 131
旧形式的利用与限制 134
动员民众在军事上的重要 137
马华救亡运动之现实问题 139
停止磨擦的呼吁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