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章 班社、剧团、教学机构 24
第一节 班社、剧团 24
崇明扁担戏班 24
木人剧社 25
上海业余木偶剧社 25
上海木偶剧社 25
中国木偶剧社 26
红星木偶京剧团 26
上海木偶剧团 27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木偶队 29
小主人木偶剧团 29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木偶、皮影小组 30
海宁路第一小学木偶小组 31
上海木偶皮影艺术学会 31
毛耕渔皮影戏班 32
叶金舟皮影戏班 32
潘思忠皮影戏班 32
唐宝良皮影戏班 33
青浦县文工团皮影戏组 33
民间职业木偶剧团一览表 33
皮影戏部分班子一览表 34
第二节 教学机构 37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木偶班 37
上海戏剧学院木偶班 38
上海市戏曲学校木偶班 38
巴基斯坦进修生培训班 39
第二章 剧目 40
第一节 木偶戏 40
《勘太和熊治》 40
《运货便车》 40
《毕竟是奴隶罢了》 40
《原始人》 41
《天鹅》 41
《水帘洞》 42
《长恨歌》 43
《快活的日子》 43
《兔子和猫》 44
《追韩信》 45
《小放牛》 45
《刘氏三兄弟》 45
《猫姑娘》 46
《南京路上好孩子》 47
《小八路》 47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48
《白雪公主》 49
《红宝石》 49
《鹬蚌相争》 50
《老猪和小猪》 51
《迷人的雪顿节》 51
《蛤蟆与鹅》 52
《哪吒神遇钛星人》 52
《小猫咪捉老鼠》 53
《太白醉书》 53
第二节 皮影戏 54
《雷锋》 54
《鹤与龟》 54
《鸡斗》 55
《狐狸与乌鸦》 55
《熊猫与金丝猴》 55
第三节 木偶戏电视片 56
上海木偶剧团与吉林电视台合拍《中华成语故事木偶戏电视系列短剧片》 56
《中华成语故事会》(100集木偶戏电视系列片) 56
《孔子劝学篇》(31集木偶戏电视系列片) 57
上海地区木偶戏演出剧目一览表 58
业余木偶剧社(团)演出剧目 58
民间职业木偶剧团演出剧目 59
专业剧团演出剧目 60
符仲明单人木偶表演剧目 63
少年儿童、幼儿演出获奖剧目 64
皮影戏演出剧目一览表 66
第三章 表演 69
第一节 布袋木偶 69
第二节 提线木偶 70
第三节 杖头木偶 70
第四节 木偶表演艺术特点 71
二元式创作结构 71
使用工具式的表演方法 72
动情传感式的角色创作途径 72
演员和观众隔离式的演出方式 72
第五节 杖头木偶表演操纵技法 73
主杆技法 73
双钎技法 73
钎杆协调技法 74
人偶协调技法 74
在实践中要熟练掌握操纵技巧 75
第六节 木偶戏演员的配音艺术 76
操纵演员自己配音 76
一人操纵、一人配音 77
用录音磁带代替同步配音 77
第七节 特技木偶的表演艺术 78
第八节 配合默契的表演艺术 80
第九节 木偶戏演员应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81
第十节 表演选例 81
陈明达操纵表演《追韩信》中的萧何 81
陈为群操纵表演的孙悟空 82
陈明兰操纵表演的猪八戒 82
周渝生操纵表演《红宝石》中的凤凰 83
郑国芳操纵表演的《太白醉书》 83
符仲明单人木偶的表演 84
郑如桂为男童声配音 84
王兼为哪吒配音 84
第四章 导演 86
第一节 沿革 86
第二节 探索木偶剧的特点 87
布袋、提线、杖头木偶三结合 87
真人与木偶合演 87
人、木偶、皮影三结合的表演 88
充分发挥想象力,努力创造“人所不能” 89
扩大舞台空间,发挥特技的魅力 90
调动一切艺术手段,用布景、道具、灯光参与塑造人物 90
第三节 木偶戏导演的工作程序 92
剧本题材和表现角度的选择 92
确定业务创作班子 92
导演的总体构思 92
分部门个别落实构思 92
排练 92
演员排练 92
举木偶排戏 93
多方面演员的配合排练 94
综合排练与演出 95
第五章 音乐 96
第一节 沿革 96
民间木偶戏音乐 96
新型木偶戏音乐 96
专业木偶戏音乐 97
木偶戏音乐的几种伴奏形式 97
剪辑 97
当场伴奏 98
录音 99
第二节 木偶戏音乐的特点 99
多种音乐体裁的运用 99
多种配器手法的运用 101
凝练的音乐形象 102
《小八路》的主题音乐 102
《东海小哨兵》的主题音乐 103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唐僧的主题音乐 103
《白雪公主》中的歌曲《我们是七个小矮人》 104
夸张的音乐造型 105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猪八戒的唱段《巡山歌》 105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主题音乐 106
《红宝石》中伸缩大仙的唱段 106
《兔子和猫》中老猫的唱段 107
帮助木偶抒发感情的音乐 107
《雪山小雄鹰》中扎西愤怒的音乐 108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离别唐僧的音乐 109
《白雪公主》中白雪苏醒的音乐 109
第六章 木偶制作 111
第一节 布袋木偶 111
第二节 提线木偶 111
第三节 其他木偶 113
纸偶 113
乒乓球玩偶 113
多载体木偶 113
第四节 杖头木偶 114
木偶制作的革新 116
身架与手臂 116
头发 116
眼睛 117
嘴巴 117
手 117
脚 117
操纵钎 118
操纵主杆(命棍) 118
木偶特技的制作 121
木偶造型 122
民族文化风格 122
夸张手法塑像 123
儿童心理特征 123
装饰艺术欣赏 123
第五节 木偶服装 123
多种类型的服装 124
多种式样的服装 124
拟人化的服装 124
夸张的木偶服装 125
民族风格的服装 125
第六节 木偶道具 125
第七章 舞台美术 126
第一节 舞台装置 126
布袋木偶 126
提线木偶 127
杖头木偶 128
第二节 舞美设计及其特点 129
多种舞台形式 131
民族风格的设计 132
写实的布景 133
夸张的创作手法 133
第三节 灯光 134
灯光设备 134
灯光的应用 135
特技灯光的运用 135
水灯 136
紫外线泛光灯 136
频闪灯 136
换色灯 137
激光灯 137
特技幻灯 137
舞台灯光的特点 138
写实的灯光形式 138
写意的灯光形式 138
多彩的灯光形式 139
第四节 音响效果 139
音响设备 139
舞台效果的运用 140
为木偶戏配音 142
第八章 皮影戏 143
第一节 皮影造型 143
第二节 皮影制作 143
第三节 舞台道具 144
第四节 表演 145
第五节 音乐 145
第六节 剧目 146
第七节 演出场所 146
第八节 收入分配 147
第九节 脚本、曲调选 147
脚本 147
赋札选 147
《赋札七·完婚》片断 147
《赋札十二·落魄》片断 147
《赋札十四·街坊》片断 148
《赋札四·定场诗·出将开四门诗》片断 148
《赋札四·定场诗·沙场对答词》片断 148
《人物出场引子、定场诗》选录 148
曲调选 149
悠扬调(小工调) 149
小开门(正工调) 150
第九章 演出 151
第一节 演出场所 151
第二节 各类形式的演出 152
第三节 组织宣传工作 154
第十章 国内外重大活动和演出 155
第一节 市及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 155
市文化局举办皮影戏展览演出 155
上海市第一次杂技、木偶艺术团体汇演 155
全国十省、市木偶、皮影观摩演出 155
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 156
1981年木偶戏观摩演出 156
1992年全国木偶皮影戏会演 156
第二节 重要演出和活动 156
虞哲光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56
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兔子和猫》 156
上海木偶剧团赴香港参加香港国际艺术节演出 157
上海木偶剧团应邀赴台湾演出 157
第三节 为外国首脑及外宾演出 157
上海木偶剧团为西哈努克亲王演出《小八路》 157
上海木偶剧团为外宾演出《红宝石》 158
第四节 出国访问或商业性演出、教学 159
上海木偶剧团赴日本参加庆祝上海与横滨、大阪结成友好城市五周年纪念活动 159
上海木偶剧团赴欧洲5国访问演出 160
上海木偶剧团赴联邦德国进行商业性演出 161
上海木偶剧团应邀赴美国旧金山讲演及演出 163
上海木偶剧团应邀赴美国进行商业性演出 163
上海木偶剧团钱时信、陈为群赴挪威讲学考察 164
中央文化部派钱时信第二次赴挪威讲学 164
上海木偶剧团应邀由何晓星、马富良赴澳大利亚讲学与排练 165
虞哲光出席法国夏尔维尔国际木偶第五届联欢节 165
虞哲光等应邀访问日本4城市 165
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张兆祥等应邀参加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木偶艺术协会第十七届代表大会 166
第十一章 出版文献 167
第一节 专著 167
第二节 剧本 167
第三节 电影与电视 169
第四节 主要文章资料目录 170
一、国内报刊报导 170
二、港、澳、台报刊报导 185
三、国外报刊、电台报导 186
第十二章 人物 191
第一节 传 191
毛耕渔 191
潘思忠 191
陈鹤琴 191
陶晶孙 192
叶金舟 193
虞哲光 193
朱克成 194
赵金山 195
任德耀 195
朱炳富 196
第二节 录 197
陈明达 197
唐保良 197
童少宁 198
孙毅 199
张启德 199
陈宏昌 199
潘全福 200
尤磊 200
张真 201
钱时信 202
刘荣宝 203
程宁琳 203
陆扬烈 203
陈明兰 204
计章龙 204
邵如青 204
孙以兰 204
姚金石 205
邵鹏飞 205
田德明 205
郑佩德 206
傅歆 206
王玉卿 207
周渝生 207
张兆祥 208
陈为群 208
陆建华 209
徐文琪 210
郑如桂 210
符仲明 211
王云 212
夏泰立 212
易美麟 213
柳和海 213
丁言昭 214
孙锦年 215
徐进 215
焦达 216
何晓星 216
郑国芳 217
后记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