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沉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乐民著
  •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8040756
  • 页数:633 页
图书介绍:三联版陈乐民作品之一。本书汇编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去世前的读书札记与书评,可见老辈学者的文化素养集读书人本色。

辑一 读书与治学 1

书缘 3

关于书的闲话 4

看稿琐记 7

读书的“连环套” 14

琉璃厂今昔 16

“做”书 18

“读书”与“看书” 20

开卷有益闲话 21

对我影响最大的十种书 24

我和书 27

关于“书”的一个小故事 30

答《书简》问 32

学风与文风 35

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36

知识分子的良知 39

析“知识分子” 40

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闲话知识分子与治学 43

保护大脑 52

梦后速写 54

《报任少卿书》与治学 56

研究工作的“非学者化” 58

意新语工 59

对胡适的再了解 60

“居之者” 62

“语言的纯洁性” 63

冷板凳 64

通学 66

黄宗羲写《明儒学案》 68

代名词的滥用 70

谀墓 71

简体字之失当 72

治学宜慎 73

新文风 75

学者以穷理为事 77

文坛时弊 79

由康德的“文风”引出的联想 80

关于文风与康德 82

梁启超谈文风 84

从胡适译诗想起 86

蔡元培论“学术” 89

学者的容人之雅 90

熊十力论学风 92

冯友兰和清华文学院 94

译事 97

难哉译事 98

译事之难 106

外人思路殊华夏 109

差不多 112

也谈严译“信达雅” 114

也说《纯粹理性批判》的中译本 117

君子之风——学术界里有亮点 118

辑二 文心文事 123

“唯陈言之务去”——漫话韩愈的散文 125

曹氏兄弟的文论 134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136

宜粗不宜细 137

郑板桥论画竹 138

陆游的爱国诗 139

文心 141

圆通 143

小说家言 145

“吃人肉”在文士笔下 147

真人 149

诗中哲意 151

薛宝钗论诗 153

林黛玉论诗 155

贾母“论文艺”及其他 157

“小儿科”与古典文学 160

王安石《送孙正之序》 162

王安石论韩愈 163

《明妃曲》 165

周作人辟韩 167

《钝吟杂录》 169

《孟子·万章》 172

我看《论语》 176

王夫之不趋时 178

唐顺之论“本色” 179

“人人见惯而绝是可笑者” 181

张华揖书 182

县太爷 184

韩柳史辩始末 186

韩柳史辩始末续一 191

韩柳史辩始末续二 192

许由好名 198

陈宏谋的三句话 199

“打油诗”之源起 200

书画的悲哀 201

“国学”热,所热何来? 202

茶烟香袅逗高歌——从潘光旦《铁螺山房诗草》想到的 205

文学的社会性 209

诗言志与波德莱尔 211

忧郁、颓废及其他 213

法郎士的《企鹅岛》 216

到未知世界之底去发现新奇 224

茨威格和伊拉斯谟 231

《愚人颂》中译本序 235

从“冥国”到科学——《神秘的金字塔》中译本序 243

扬之水和《诗经》新证 246

两书一文随感 249

细哉文心——读宗璞《南渡记》 253

宗璞的《野葫芦引》 261

《来燕榭书跋》读后联想 264

一本旧书 267

青年恩格斯的剧作《科拉·第·黎恩济》 270

硕学施蛰存 273

《唐碑百选》见精神 277

《吴渔山及其华化天学》序 280

辑三 读史有感 283

李卓吾论唐太宗 285

“史”与“论” 288

子顺相魏 289

“小骂大帮忙”引出的闲话 291

汉文帝的“法治论” 293

陆凯与陈寿 295

五人义 298

宦情与学境 301

古之黎靬 303

“大秦”辨 305

危素与《元史》 308

对历史的一种思索 310

读史散记 313

才与德 316

郑庄公 319

鲁桓公 321

楚的扩张 323

司马迁写《五帝本纪》法 325

读史数则 326

翰林学士与辅弼之臣 328

隋炀帝亡国之象 331

主骄臣谄亡天下 332

逄蒙学射 335

狂态复萌苏世长 337

翁同龢与戊戌变法 339

晚清的改良梦 343

李少君若在今日 346

“察传”说 348

王荆公初心孤矣 350

谏诤之道——崔鷃上书 352

老生常谈一则 354

张岱论写史 355

从“以史为鉴”说起 356

乐以助思 358

在朝多昏昏 359

“史解”一则 360

史学杂谈 361

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363

善谀之士,可厌! 366

汉孝惠帝二事 367

“见知法”、“腹诽罪” 369

明仁宗“慎用刑” 371

岂有此理! 372

治史重在求真 374

再添一个“幸臣”如何? 376

晋处士戴达 378

汉李固 379

荀悦记汉末世风 380

“江南文化之盛基于五代”及其他 381

瞿兑之谈《明史》 383

张岱论史 384

以秦为界 386

封建与郡县 388

朱元璋删《孟子》 390

也谈“谁说得对就听谁的” 393

《史记》不可复作 395

唐明皇与杨贵妃 397

朱元璋“求直言” 400

坐视世界如恒沙——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 401

释“历史的长期合理性” 408

不见人间宠辱惊——读《顾准文集》 415

行己有耻与文明意识 423

《表微》发微 429

中西史学一通人——读雷海宗《西洋文化史纲要》有感 438

关于《一士类稿》和章太炎 442

祈念世间友好和平——读竹内实《中日关系之我观》 446

读汪熙老近著《英国东印度公司》 450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革命的可比性?——评苏珊·邓思的《姐妹革命》 453

陈衡哲和她的《西洋史》 457

辑四 哲学可悟不可解 465

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 467

学哲絮语 469

顾宪成 497

“著相”与“不著相” 500

中西文化的哲学底蕴 502

中西之交与古今之异 504

宋育仁及其《时务论》 506

无谓的争论——陆朱“鹅湖”之争 509

解与悟 511

中西文化之一大歧异 512

哲学可悟不可解 514

戴东原与笛卡尔 516

戴东原的《孟子字义疏证》 522

戴东原的科学方法论 524

经学与哲学疆界不分 528

孟子与“国际关系”的准则 530

当代新儒家的哲学内涵 532

“天理”、“人欲”辨 534

若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537

“内圣外王”与史官文化 539

养病的哲学兼及“气功” 540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543

析“理” 545

即物穷理 547

张东荪 550

中西文化与张东荪 552

关于“儒学”的“创新” 556

王国维的“西学时期” 558

培根和徐光启 563

何谓“理性”? 566

陈序经与中西文化 568

关于蔡元培墓 570

中国思想史的规律 572

我读冯著——为冯友兰先生一百一十周年冥寿作 573

重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自序》的感想 586

重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 590

读赵复三译《欧洲思想史》琐记 595

海涅论德国哲学——兼及哲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603

站得住的书 611

哲学的职责 614

一个哲学家的“忏悔” 620

欧洲地位的“边缘化”——托克维尔的启示 624

不自觉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托克维尔 628

后记&陈丰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