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观念素养 2
一、观念素养的内涵 2
(一)开放观念 2
(二)战略观念 4
(三)信息观念 5
(四)竞争观念 7
(五)人才观念 9
(六)时效观念 10
二、对传统观念的继承、更新和改造 12
(一)传统观念的固有特性 13
(二)对传统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15
(三)对传统观念的更新和改造 17
三、新时代观念的树立 21
(一)新时代观念的具体要求 21
(二)新时代观念的基本内容 24
(三)新时代观念树立的具体途径 25
第二章 意识素养 31
一、意识素养的内涵 31
(一)忧患意识 31
(二)学者意识 36
(三)服务意识 39
(四)创造意识 41
二、落后意识的改造 44
(一)落后意识产生的原因 45
(二)秘书人员落后意识的主要表现 45
(三)改造落后意识的具体方法 47
三、社会主人意识的强化 49
(一)社会主人意识的内容及特点 50
(二)社会主人意识强化的具体途径 51
第三章 思想素养 56
一、思想素养的内涵 56
(一)哲学思想 56
(二)道德思想 61
(三)业务思想 66
(四)批判思想 68
(五)建设思想 70
(六)探索思想 71
二、错误思想的批判 73
(一)错误思想产生的现实原因 73
(二)错误思想的主要表现 74
(三)错误思想批判的具体方法 77
三、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80
(一)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特点 80
(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82
第四章 精神素养 86
一、精神素养的内涵 86
(一)奉献精神 86
(二)无畏精神 89
(三)开创精神 92
二、精神萎靡的矫治 94
(一)精神萎靡的主要表现 95
(二)精神萎靡产生的原因 95
(三)精神萎靡矫治的具体方法 96
三、积极进取精神的振奋与发扬 99
(一)积极进取精神的时代意义 99
(二)积极进取精神的时代内涵 100
(三)积极进取精神的主要特点 101
(四)积极进取精神振奋与发扬的具体途径 103
第五章 理论素养 108
一、理论素养的内涵 108
(一)理论观念 108
(二)理论意识 112
(三)理论思维 115
(四)理论习惯 116
(五)理论兴趣 118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识别与辩证 121
(一)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识别与辩证 121
(二)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及其危害作用 121
(三)对反马克思主义理论识别与辨证的基本方法 123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运用 125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运用的时代要求 125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运用的根本态度 126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运用的基本方法 127
第六章 政治素养 134
一、政治素养的内涵 134
(一)民主意识 134
(二)政权观念 136
(三)人民立场 138
(四)爱国热情 140
(五)崇高理想 141
二、错误政治倾向的识别、抵制和克服 143
(一)错误政治倾向的主要表现 144
(二)错误政治倾向形成的原因 146
(三)错误倾向识别的原则和方法 147
(四)错误倾向的抵制和克服的方法 148
三、在“反腐防变”中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49
(一)“反腐防变”的必要性 150
(二)“反腐防变”中的政治方向 151
(三)“反腐防变”中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具体途径 152
第七章 心理素养 160
一、心理素养的内涵 160
(一)配合心理 160
(二)宽容心理 161
(三)竞争心理 162
(四)团体心理 163
二、病态心理的矫治 164
(一)病态心理的主要表现 164
(二)病态心理的主要特征 168
(三)病态心理产生的原因 168
(四)病态心理矫治的具体途径 169
三、健康心理的修养 170
(一)健康心理的主要内容 170
(二)健康心理的主要特征 173
(三)健康心理形成的主客观条件 174
(四)健康心理的修养途径 175
第八章 行为素养 180
一、行为素养的内涵 180
(一)文明礼貌行为 180
(二)遵纪守法行为 183
(三)团结协作行为 184
(四)自尊自爱行为 186
二、欺上瞒下行为的矫正 188
(一)欺上瞒下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188
(二)欺上瞒下行为表现的主要特点 190
(三)欺上瞒下行为矫正的具体途径 192
三、规范行为的修养与形成 195
(一)规范行为的时代要求 195
(二)规范行为的主要内容 197
(三)规范行为的根本特点 201
(四)规范行为修养与形成的基本途径 202
第九章 审美素养 206
一、审美素养的内涵 206
(一)审美意识 206
(二)审美知觉 207
(三)审美趣味 209
(四)审美判断 210
(五)审美理想 212
(六)审美享受 214
(七)审美能力 215
二、美丑不辨状况的改变 217
(一)美丑不辨状况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217
(二)美丑不辨状况的现实特点 218
(三)美丑不辨状况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19
(四)美丑不辨状况改变的具体途径 221
三、健康审美活动的积极开展 224
(一)健康审美活动的积极开展的客观要求 224
(二)健康审美活动积极开展的主要内容 226
(三)健康审美活动积极开展的方式方法 228
第十章 能力素养 232
一、能力素养的内涵 232
(一)口头表达能力 232
(二)文字表达能力 233
(三)组织实施能力 237
(四)知人善处能力 239
(五)专业技术能力 242
二、无知、无能、无奈状态的改变 244
(一)无知、无能、无奈状态形成的原因 244
(二)无知、无能、无奈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 245
三、身体力行和运筹帷幄的兼备与结合 247
(一)身体力行与运筹帷幄的兼备与结合的时代要求 247
(二)身体力行和运筹帷幄的兼备与结合的行为规范 250
(三)身体力行与运筹帷幄兼备与结合的具体途径 250
第十一章 作风素养 254
一、作风素养的内涵 254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54
(二)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作风 257
(三)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260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 263
(五)积极进取的作风 266
二、慵懒混事作风的改变 269
(一)慵懒混事作风的主要表现 269
(二)慵懒混事作风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71
(三)慵懒混事作风改变的具体途径 273
三、恭谨勤劳作风的形成与强化 275
(一)恭谨勤劳作风的主要内容 275
(二)恭谨勤劳作风的时代意义 278
(三)优良作风形成与强化的具体途径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