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坚持民族文化立场拉开中西绘画距离 3
第一节 坚持民族文化立场 5
第二节 拉开距离论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科学发展观 8
1.高瞻远瞩,别具慧眼,在世界文化的大视野中审视中国画 9
2.正本清源,重任在肩,在中国画自身发展中找出方法论 12
3.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建立中国画现代教育的框架 15
4.借古开今,造诣独特,探索中国画学习、创作之路 20
5.拉开距离论带给人们的思考 27
6.“拉开距离”与“两端深入” 30
第三节 中西文化立场的对立与对话 32
第四节 “中国画”名称的由来 37
第五节 中国画写意精神与大写意花鸟画 39
第六节 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 44
附文 坚持传统 高瞻远瞩——恩师潘天寿及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琐忆 60
第二章 “笔墨结构”是中国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71
编者按 “笔墨结构”观念的提出 73
第一节 中国画的笔墨结构 74
1.绪论 74
2.中国画审美的内在主魂——笔墨结构 80
3.笔墨结构的构成因素 97
第二节 笔墨结构的衍化与边界 105
第三节 笔墨结构的创造 110
第四节 中国画章法布置——笔墨结构的大格局 116
1.合掌法,顺掌法 116
2.直起横破,横起直破 116
3.欲上先下,欲左先右 117
4.露根不露梢,露梢不露根 118
5.折枝画法 118
第五节 笔墨结构中的几组重要关系 120
1.黑白 120
2.繁简 124
3.疏密 125
4.虚实 126
第六节 潘天寿经典作品的章法布局分析 129
1.《雁荡山花》 129
2.《朱荷》 132
3.《西湖碧桃》 137
4.《濠梁观鱼图》 140
附文 略谈中国画笔墨的意义 146
第三章 明中国画理 入笔墨堂奥 151
第一节 临摹:师古、出古、化古 152
1.临摹之要义 152
2.临摹之步骤 156
3.山水画之临摹 160
4.人物画之临摹 163
5.花鸟画之临摹 166
6.临摹教学的逻辑关系 169
7.《芥子园画传》与中国画程式 173
第二节 写生:师造化、夺天工、度物得道 177
1.写生之概述 177
2.写生之方法 180
3.写生与临摹:物象结构与笔墨程式 182
4.写生与创作:物象结构与笔墨结构 185
第三节 创作:笔墨结构的创新就是中国画创新 190
1.中国画创作概述 190
2.神化笔墨、泻胸中块垒——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两度神化 196
3.创作与个性 199
4.创作的题材与创新 200
5.中国画的装饰与“变形” 203
附文 博大精深 造诣独特——对潘天寿先生教学的分析 206
第四章 晓中国画理法练“中国功夫” 219
第一节 “技”“道”合一的“中国功夫” 220
第二节 “梅兰竹菊”训练是锤炼“中国功夫”的捷径 223
第三节 “书画同源”也“同道” 230
1.笔法 233
2.笔意 235
3.笔墨结构的状物能力 235
4.笔墨结构的文化内涵 236
5.从笔墨结构看画家的个性、胸襟 237
第四节 诗、书、金石对中国画审美的提升 239
第五节 对中国画基本元素的认识 243
1.用笔 243
2.用墨 248
3.用色 254
4.用水 256
5.题款、钤印 261
附文 抉幽发微 悟变悟常——写在潘天寿指头画展前 266
第五章 个案研究 269
真正的民族英雄——谈潘天寿的艺术贡献 270
画意入书书自高——浅谈潘天寿先生书法艺术及书画关系(提纲) 279
浅谈周昌谷的人物画成就 281
从方增先的人物画看中国画造型体系的拓展 291
后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