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动荡的社会变迁和儒的产生 1
第一节 儒产生的社会背景 3
一、中国社会第一次大动荡和历史转折 3
二、“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阶层的升降 6
三、贵族沦落和“士”的出现 9
四、“儒,柔也”“君子儒”与“小人儒” 13
第二节 孔子所处的时代,他的使命和命运 15
一、“万世师表”孔子——祖师和灵魂 15
二、家世与求学 16
三、追求与挫折 20
四、理想与思想:宗法统治的核心 29
五、以教育使命终结余生 34
第三节 孟、荀——儒的变革与发展 36
一、儒的分化,时代的必然 36
二、孟子的儒家学派——“圣之时者” 38
三、理想主义的大志,民主的光辉 43
四、坚实的儒家学派——荀况 46
五、荀学:时代的思想高峰 51
六、孔—孟—荀: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53
第二章 封建王朝开创期儒生的地位 57
第一节 秦汉历史转折中的儒生及其作用 59
一、秦王朝统治思想的衍变 59
二、“焚书坑儒”:儒生第一次大劫难 62
三、李斯的命运和秦王朝的灭亡 65
四、“秦汉之际”洪流中的儒生 68
第二节 汉王朝上层建筑的构建 72
一、《大风歌》和陆贾 72
二、叔孙通——立“一王之仪” 74
三、杰出的思想家贾谊 76
四、董仲舒——为王朝盖“大屋顶” 84
第三节 博士制度和儒相参政 93
一、读书与做官 93
二、博士制度和博士参政 94
(一)申公:“为政不在多言” 96
(二)王式:“以《诗》谏” 97
(三)辕固生:同野猪搏斗 97
(四)不会奉承的严彭祖 98
(五)只懂经学不懂政治的眭弘 99
(六)狄山:迂儒典型 99
(七)曲学阿世的公孙弘 100
三、儒相参政:高处不胜寒 102
(一)少数的成功者:蚩宽 102
(二)刀架在脖子上做丞相 103
(三)陈万年:“学会拍马屁” 104
(四)孔光:保机密和保禄位 104
四、正统儒者和“良性循环” 105
(一)文翁、龚遂和召信臣 105
(二)循吏和教化 106
(三)讲真率话的夏侯胜 107
(四)京房的预警 109
(五)鲍宣的“七死”、“七亡” 110
(六)从险恶中清醒:朱云和梅福 112
五、儒生参政的作用和局限 113
第四节 太学生和“党锢之祸” 114
一、士人第一次参与的政治运动 114
二、太学生、“清议”和“清流” 117
三、“党锢之祸”炽兴 121
四、大报复和大衰退 126
第五节 桓谭与张衡:独立意识和依附身份 129
一、独立意识和依附身份的二律背反 129
二、桓谭:“与亡国同政者,不可与谋” 130
三、对统治意识谶纬的抗衡 133
四、张衡:创造、情藻和胸怀 140
五、《思玄赋》和《四愁诗》:压抑的心态 145
第三章 封建制震荡与转变期的儒生及其命运 151
第一节 动荡的时代,放荡的思想 153
一、魏晋转折和文人人生择向 153
二、思想的演变和转向 155
三、“魏晋风度”和名士风俗 159
四、隐逸和隐士:陶渊明的人格 168
第二节 两位名士,两种命运 175
一、酒与《咏怀诗》:“口不臧否人物”的阮籍 175
二、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183
第三节 仙道和君道的对立:儒道双修的俗神仙 193
一、葛洪的时代和经历 193
二、儒道双修和思想糅合 199
三、人间得失 世事臧否 203
第四节 反佛的儒者——范缜 210
一、“救世”的佛教 210
二、范缜的《神灭论》和儒佛论争 217
第五节 动乱中的史学和范晔的悲剧 226
一、动乱时代的史学繁荣和《后汉书》 226
二、政争中沦为牺牲品的范晔 229
三、史官: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和“倡优蓄之”的命运 235
第四章 在巅峰期的潮流中浮沉 239
第一节 令“天下英雄,入我彀中” 241
一、隋唐演变和统治基础的扩大 241
二、“进士”制——进身阶 245
三、科举“长策”强化了读书人的依附身份 253
第二节 开元盛世与儒相建树:姚崇和宋璟 258
一、“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势”——正统皇权的参谋者 258
二、“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盛世皇权的维护者 267
三、成功的辅弼者——皇权依附的本质 276
第三节 儒家道统:在依附和对抗中重建 279
一、韩愈对知识分子浮沉命运的分析 279
二、正儒家道统:《谏佛骨表》和悔过书 285
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294
第四节 儒家诗文化的高峰 299
一、时代转折的苦难成就“诗圣” 299
二、疏离皇帝,走近人民:“诗穷而后工” 309
第五节 党争与儒生——李商隐的苦闷 317
一、朋党的戒律和文人无可奈何的依附 317
二、《无题》诗:悲歌与倾诉 325
第六节 卷入农民起义的风暴:皮日休的人生轨迹 334
一、同情人民苦难是叛离的思想基础 334
二、《皮子文薮》:儒家反暴君反暴政思想的结晶 338
第五章 发展和僵化:宋元明时代儒生的两重性 347
第一节 “庆历新政”、“荆公新学”和王安石变法 349
一、时代造就两位杰出的知识分子改革家 349
二、宰相和皇帝“法先王”和“三不足” 353
三、成败与毁誉:“长悲事业典型间” 366
第二节 理学与纲常:思维的高峰,思想的囚笼 370
一、二程和新儒学“理学”的创造 370
二、朱熹:思想集大成者的学术生涯 378
三、“帝王之学”和“存天理,灭人欲” 384
第三节 民族的灾难和儒生的救亡 391
一、宋代太学生运动 391
二、“养浩然之气”的文天祥 397
三、《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 404
第四节 “破山中贼”和“破心中贼”——王阳明和王学 408
一、元明转折呼唤出王阳明 408
二、“学术”与“事功”:破“山中贼”和“心中贼” 414
三、“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死后才发现他的价值 420
第五节 异化和异端:李贽的思想历程和价值取向 423
一、异端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 423
二、李贽:中国16世纪异端的代表 427
三、异端的命运 435
第六节 “风声、雨声、读书声·”——东林党人反阉党斗争 441
一、时代的风雨声和东林党人 441
二、“君子”和“小人”的悲剧性对抗 447
第七节 乡绅与宦儒:徐阶、董其昌和徐光启 457
一、封建晚世的土地兼并与徐阶、海瑞的对抗 457
二、乡绅、宦儒两面性的典型——董其昌 460
三、新社会新思想的憧憬者:徐光启 465
第六章 末世的衰微与民主的曙光 469
第一节 气节与媚骨,觉醒与呼喊:明末清初三大儒 471
一、“天崩地解”的时代成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471
二、反专制主义民主思想的启蒙 482
三、摆脱人身的依附才有思想的独立 488
第二节 高压与逃遁:文字狱和象牙之塔 490
一、文字狱:杀戮与恐吓 490
二、戴着镣铐跳舞——逃进象牙之塔 497
第三节 末世社会底层儒生的写照:《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 504
一、蒲松龄和吴敬梓:末世穷儒生的两个典型 504
二、两部文学杰作典型反映了历史真实 513
第四节 封建末世的呐喊:唐甄、戴震和龚自珍 519
一、二百年思想历程的链索:唐甄、戴震、龚自珍 519
二、唐甄:怒斥帝王专制政体 520
三、戴震:矛头直指专制政体的观念形态 524
四、龚自珍:诗人·思想家·风雷呼唤者 531
修订版后记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