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梁启超与《中国史叙论》 10
柳诒徵与《中国文化史·绪论》 29
陈登原与《中国文化史·叙意》(节选) 43
王云五与《编纂中国文化史之研究》 68
杨联陞与《国史诸朝兴衰刍论》 106
张岱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134
谭其骧与《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154
瞿同祖与《中国法律之儒家化》 172
吴承仕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者对于丧服应认识的几个根本观念》 192
梁漱溟与《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207
邓嗣禹与《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223
潘光旦与《人文选择与中华民族——两个制度的讨论》 239
徐复观与《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257
沈从文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 272
梁思成与《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 283
任继愈与《儒家与儒教》 297
太虚与《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 310
许地山与《巫覡道与杂术》 320
顾颉刚与《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336
胡适与《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346
钱穆与《刘向歆父子年谱·自序》 354
汤用彤与《魏晋思想的发展》 364
唐长孺与《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 375
陈寅恪与《论韩愈》 401
刘师培与《汉宋学术异同论》 414
周予同与《“经”、“经学”、经学史》 433
杜亚泉与《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445
何炳松等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455
唐君毅等与《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节选) 466
费孝通与《“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488
朱谦之与《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文明》(节选) 504
李约瑟与《东方和西方的对话——1955年英中友好协会主席演说词(节录)》 535
索引 555
出版说明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