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概说中药 2
一、中药的概念 2
二、中药学的发展 2
三、中药的产地及炮制 6
(一)中药的产地 6
(二)中药的采集 7
(三)中药的炮制 9
第2讲 中药的性质 16
一、中药的四气 16
二、中药的五味 17
三、中药的升降浮沉 20
四、中药的归经 22
五、中药的毒性 25
第3讲 中药的应用 34
一、中药的配伍 34
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37
三、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41
第4讲 解表药 49
一、辛温解表药 49
1.麻黄 49
2.桂枝 49
3.紫苏 50
4.生姜 50
5.荆芥 51
6.防风 51
7.香薷 52
8.羌活 52
9.白芷 52
10.细辛 53
二、辛凉解表药 53
1.薄荷 54
2.牛蒡子 54
3.蝉蜕 55
4.桑叶 55
5.菊花 56
6.蔓荆子 56
7.柴胡 57
8.升麻 57
9.葛根 58
10.淡豆豉 58
11.浮萍 58
12.木贼 59
第5讲 清热药 63
一、清热泻火药 63
1.石膏 63
2.知母 63
3.芦根 64
4.天花粉 64
5.竹叶 65
6.栀子 65
7.夏枯草 65
8.决明子 66
二、清热燥湿药 66
1.黄芩 67
2.黄连 67
3.黄柏 68
4.龙胆草 68
5.秦皮 68
6.苦参 69
三、清热解毒药 69
1.金银花 69
2.连翘 70
3.穿心莲 70
4.大青叶 71
5.马勃 71
6.贯众 72
7.白头翁 72
8.板蓝根 73
9.蒲公英 73
10.鱼腥草 73
11.山豆根 74
12.射干 74
13.败酱草 75
14.鸦胆子 75
四、清热凉血药 76
1.生地黄 76
2.玄参 76
3.牡丹皮 77
4.赤芍 77
5.水牛角 78
五、清虚热药 78
1.青蒿 78
2.白薇 79
3.地骨皮 79
4.银柴胡 80
5.胡黄连 80
第6讲 泻下药 86
一、攻下药 86
1.大黄 86
2.芒硝 87
3.番泻叶 87
4.芦荟 88
二、润下药 88
1.火麻仁 89
2.郁李仁 89
3.松子仁 89
三、峻下逐水药 90
1.甘遂 90
2.大戟 90
3.芫花 91
4.牵牛子 91
5.巴豆 92
6.千金子 93
第7讲 祛湿药 96
一、祛风湿散寒药 96
1.独活 97
2.威灵仙 97
3.川乌 97
4.乌梢蛇 98
5.木瓜 98
6.伸筋草 99
7.路路通 99
二、祛风湿清热药 100
1.秦艽 100
2.防已 100
3.雷公藤 101
4.桑枝 101
5.豨莶草 102
6.丝瓜络 102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102
1.五加皮 103
2.桑寄生 103
3.狗脊 104
4.鹿衔草 104
四、化湿药 105
1.藿香 105
2.佩兰 105
3.苍术 106
4.厚朴 106
5.砂仁 107
6.白豆蔻 107
7.草豆蔻 107
五、利水渗湿药 108
(一)利水消肿药 108
1.茯苓 108
2.薏苡仁 109
3.猪苓 109
4.泽泻 110
(二)利尿通淋药 110
1.车前子 110
2.滑石 111
3.木通 111
4.瞿麦 112
5.萹蓄 112
6.海金沙 112
7.石韦 113
8.灯心草 113
9.萆薢 113
(三)利湿退黄药 114
1.茵陈 114
2.虎杖 114
3.金钱草 115
第8讲 温里药 120
1.附子 120
2.干姜 120
3.肉桂 120
4.吴茱萸 122
5.小茴香 122
6.高良姜 123
7.丁香 123
8.花椒 124
第9讲 理气药 126
1.陈皮 126
2.青皮 127
3.枳实 127
4.木香 128
5.沉香 128
6.檀香 129
7.香附 129
8.川楝子 129
9.乌药 130
10.佛手 130
11.薤白 130
12.青木香 131
13.大腹皮 131
14.柿蒂 131
第10讲 消食药 134
1.山楂 134
2.神曲 135
3.麦芽 135
4.莱菔子 136
5.鸡内金 136
第11讲 驱虫药 140
1.使君子 140
2.苦楝皮 140
3.槟榔 140
4.南瓜子 141
第12讲 止血药 144
一、凉血止血药 144
1.大蓟 144
2.小蓟 144
3.地榆 145
4.槐花 145
5.侧柏叶 145
6.白茅根 146
二、化瘀止血药 146
1.三七 146
2.茜草 147
3.蒲黄 147
三、收敛止血药 148
1.白及 148
2.仙鹤草 148
3.棕榈炭 149
4.血余炭 149
四、温经止血药 150
1.炮姜 150
2.艾叶 150
第13讲 活血化瘀药 154
一、活血止痛药 154
1.川芎 154
2.延胡索 154
3.郁金 155
4.乳香 155
5.没药 156
6.姜黄 156
二、活血调经药 157
1.丹参 157
2.红花 158
3.桃仁 158
4.益母草 159
5.牛膝 160
6.王不留行 160
7.鸡血藤 161
三、活血疗伤药 161
1.土鳖虫 161
2.血竭 162
四、破血消癥药 162
1.莪术 163
2.三棱 163
3.穿山甲 163
4.斑蝥 164
第14讲 化痰药 168
一、温化寒痰药 168
1.半夏 169
2.天南星 169
3.禹白附 170
4.白芥子 170
5.旋覆花 171
6.白前 171
二、清热化痰药 171
1.前胡 172
2.桔梗 172
3.川贝母 172
4.浙贝母 173
5.瓜蒌 173
6.竹茹 174
7.竹沥 174
8.天竺黄 174
9.海藻 175
10.昆布 175
11.瓦楞子 175
12.胖大海 176
第15讲 止咳平喘药 179
1.苦杏仁 179
2.紫苏子 180
3.百部 180
4.紫菀 180
5.款冬花 181
6.马兜铃 181
7.枇杷叶 182
8.桑白皮 182
9.葶苈子 182
10.白果 183
第16讲 安神药 186
一、重镇安神药 186
1.朱砂 187
2.磁石 187
3.龙骨 188
4.琥珀 188
二、养心安神药 189
1.酸枣仁 189
2.柏子仁 190
3.夜交藤 190
4.远志 190
5.合欢皮 191
第17讲 平肝息风药 195
一、平抑肝阳药 195
1.石决明 195
2.珍珠母 195
3.牡蛎 196
4.代赭石 196
5.罗布麻 197
二、息风止痉药 197
1.羚羊角 198
2.牛黄 198
3.钩藤 199
4.天麻 199
5.地龙 200
6.全蝎 200
7.僵蚕 201
第18讲 开窍药 204
1.麝香 204
2.冰片 205
3.苏合香 205
4.石菖蒲 206
5.蟾蜍 206
第19讲 补虚药 210
一、补气药 210
1.人参 210
2.西洋参 211
3.党参 211
4.太子参 212
5.黄芪 212
6.白术 213
7.山药 213
8.白扁豆 214
9.甘草 214
10.饴糖 215
11.刺五加 215
12.绞股蓝 216
13.沙棘 216
二、补阳药 217
1.鹿茸 217
2.巴戟天 218
3.淫羊藿 218
4.仙茅 218
5.补骨脂 219
6.益智仁 219
7.海狗肾 220
8.肉苁蓉 220
9.锁阳 220
10.菟丝子 221
11.沙苑子 221
12.杜仲 221
13.续断 222
14.蛤蚧 222
15.冬虫夏草 223
16.紫河车 223
三、补血药 224
1.当归 224
2.熟地黄 224
3.白芍 225
4.何首乌 225
5.阿胶 226
6.龙眼肉 226
四、补阴药 227
1.北沙参 227
2.南沙参 227
3.百合 227
4.麦门冬 228
5.天门冬 228
6.石斛 228
7.玉竹 229
8.枸杞子 229
9.墨旱莲 229
10.女贞子 230
11.龟甲 230
12.鳖甲 230
第20讲 收涩药 236
一、固表止汗药 236
1.麻黄根 236
2.浮小麦 236
二、敛肺涩肠药 237
1.五味子 237
2.乌梅 237
3.五倍子 238
4.诃子 238
5.石榴皮 239
6.肉豆蔻 239
7.赤石脂 239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 240
1.山茱萸 240
2.覆盆子 240
3.桑螵蛸 241
4.海螵蛸 241
5.金樱子 241
6.莲子 242
7.芡实 242
附录:外用药及其他 244
1.雄黄 244
2.硫黄 245
3.白矾 245
4.蛇床子 245
5.蜂房 246
6.升药 246
7.炉甘石 247
8.轻粉 247
9.硼砂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