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说明 1
引语 1
一、我的“被生日”和母亲的诗教 1
二、父亲淡泊名利的“身教” 10
三、缠足母亲千里伴我行 15
四、新稷下学社 19
五、抗战胜利那一天 23
六、父亲不希望我读医学法 26
七、侥幸考入圣约翰大学 33
八、二十一岁被复旦研究所录取 42
九、最初工作:编写《反映》内刊 45
十、为小说《上海的早晨》提供素材 49
十一、遇上“潘汉年案” 53
十二、黄逸峰强调调查研究 56
十三、“红皮书”的多舛命运 62
十四、去北京参加世界科学大会 69
十五、在“文革”中焚邮票 72
十六、投荒呼玛 75
十七、初任责任编辑 80
十八、重返复旦 86
十九、初出国门·哈佛一年 93
二十、为周而复辨诬 101
二十一、盛宣怀档案的整理——我的“乐生要素” 106
二十二、一种真实的视角:中国家谱中的经济史研究 112
二十三、轮船招商局研究与在澳门讲演 118
二十四、《辞海》第五、六版分科主编 124
二十五、译事难求“信达雅” 130
二十六、译介《李鸿章评传》 140
二十七、“重塑赫德铜像” 148
二十八、赴日参加“太平洋战争再考察”研讨会 157
二十九、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参加“上海企业史”讨论会 160
三十、上海高考历史学科命题 166
三十一、所谓“比尔·盖茨代替了毛泽东” 169
三十二、关于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刍见 173
三十三、何必“攀龙附凤” 180
三十四、任圣约翰大学校史编委 182
三十五、一曲《锁麟囊》让我百感交集 185
三十六、上海中山学社与《近代中国》辑刊 188
三十七、权把序言当祭文——追忆刘广京教授 207
三十八、我的三位父辈 211
三十九、编纂《陈宝琛年谱长编》 218
四十、先世与家训 221
附录一 我的生平事略年表 233
附录二 著述略表 239
后记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