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上编 理论模式的建构 37
第一章 文学反应的动力学模式 37
第一节 转向精神分析 37
第二节 前俄狄浦斯、防御、读者 59
第三节 动力学模式 66
第四节 文学解读三要素 74
第二章 “身份”与互动批评模式 85
第一节 读者身份与文学解读 86
第二节 互动过程:DEFT 100
第三节 认知科学视野中的互动批评 114
下编 聚焦莎士比亚 125
第三章 解读莎剧“三梦” 125
第一节 文学中的梦解析 125
第二节 罗密欧的梦 130
第三节 凯列班的梦 138
第四节 赫米娅的梦 147
第四章 语言的维度 158
第一节 躲进语词的世界:哈姆莱特的“拖延” 160
第二节 身份与句法选择 169
第五章 “父子”关系:“L形”模式 187
第一节 “L形”男性关系 188
第二节 “L形”男性与女性关系 197
第三节 父子关系模式与莎士比亚身份 203
结语 207
参考文献 216
附录 霍兰德著述引用情况说明 226
后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