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张健 1
第一辑 海梦 3
梦中船——为挚友卢卫的《梦中船》题诗 3
鼓浪屿,蓝蓝的梦 5
海之梦 8
犁海——题摄影作品《犁海》 13
礼赞大海奶——献给爷爷奶奶及家人 14
海之春 16
海之涛——我在西海听涛声 18
海之潮 22
海之歌 25
海之恋 27
海之韵——海之韵韵在海南 29
小溪和大海 32
第二辑 亲情 37
我和祖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而作 37
长城魂 40
站在党的“一大”会址前 41
竹风松风——梦井冈 43
红旗颂歌——怀崇敬之心,为吕其明先生的管弦乐曲《红旗颂》填词 45
黄河壶口遐想 47
太阳愿景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随感 49
历史镌刻这一天——为香港回归祖国而作 51
火炮——凭吊大沽口炮台遗址感怀 53
十月的风(歌词)——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而作 54
白桦林——题列维坦油画并献给父母及家人 56
父亲 58
海之冬——悼母亲之三 61
母亲——悼母亲之二 64
望月——悼母亲之五 71
清明 风筝 寻梦 74
我与她与你——致妻之二 76
孤独——致妻之六 77
种子梦——致妻之八 78
小小手——写给孙子之六 80
我你他 82
献歌老师 84
重逢——因新华职大同学二十四年后欢聚而作 86
远行——应不得已而回乡的年轻同事而写 89
老年网球爱好者之歌(歌词) 90
知音 92
六十拜年 93
种子三梦——献给天津社会科学院 94
苑园灯光 96
和谐之歌(歌词)——献给天津社会科学院 98
第三辑 器物草木吟 103
桥 103
亭 104
灯塔 105
采油树和大地——献给光荣的采油工 106
梯子 107
梳子 108
镜子 109
哈哈镜 110
照相机 111
月饼模子 112
电脑 113
闹钟 114
剪子 116
陀螺 117
不倒翁 118
竹子、芦笙——看苗族牯藏节万人齐奏芦笙有感 119
溜索、溜索——欣赏《美丽中国》大型纪录片交响音乐会首演偶得 120
四季描摹 122
笊篱和渔网 124
风车与水车——送亲人 送友人 送同仁 125
动物梦呓三组 127
追梦银杏叶——为谁而写 129
咏竹 131
咏梅 132
咏松 133
咏草 134
咏市花月季 135
咏画之玫瑰——为于非闇画单枝木本红玫瑰而作 136
咏荷花 137
雪花(歌词) 138
湖岸观鸟 139
追风的鸿雁(歌词) 140
第四辑 桴水杂咏 145
京剧——《梦中船》收篇之作 145
春雨后的圆光——为访问韩国圆光大学校而作 146
仲夏夜的圆光——为曾访问韩国圆光大学校再续 149
邛海梦幻的海(歌词)——明晨就想到的驿站 151
灵感 153
地铁拾遗二首 155
浪漫 156
人生 157
如果 159
买卖 160
情调 161
小弹弓的歌 163
小小针线包 165
山鹰与海燕 166
醒梦与旧梦——我写我自己 167
五月雨——厦门大学九秩校庆掠影 169
司马迁 172
聂耳赞 173
梦回桂林 梦回阳朔 176
感动九寨 感动黄龙 178
喝地震 181
雨夜 182
武当山月——悼母亲之六 184
年轻——与年轻的朋友共勉 186
筑梦——写在《梦中船》出版之时 188
修正——读杜康诗集《诗画蓟州》随感 189
退休 191
让心靠岸停一停(歌词) 192
六十自述 193
喜雪迎新 194
鼓楼大雪——谢友人 195
鼓楼晨雨 196
第五辑 岁月漫笔 203
“度”与“该” 203
人生中关联最密切的三个群体 206
人生断想——兼诗《灵感》后记 208
由病猪想到法制 213
从样板戏到文艺的春天——“改革开放三十年身边的故事”征文 215
诗人自杀与创作状态——兼诗《海之春》后记 219
交响乐民族化浅见 221
灵魂与修正——《诗画蓟州》读后并诗《修正》后记 226
金钱 金牌 爱国主义 229
“名流”及其他——看“张克专场”演出杂感 232
热炕头与冷板凳 235
中国面条与洋面条 237
夜登泰山散记 239
青岛的早晨 243
执著勤苦战士——《天津社会科学》主编赵景来印象 245
往事与旧情——天津社科院邓小平理论首席专家张景荣印象 250
真诚心和真性情——我眼中的师友郭栋总编辑 253
理发师趣闻 259
短暂的军旅生涯 260
运动六忌 264
光人影杂谈 266
十年报恩与感恩传递 268
律己待人 270
不顺与不幸 271
人生如登山——再登泰山的顿悟 272
人生短语 273
风雨同舟战友贤(跋)——《梦中船》书后的故事 276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