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防洪标准 1
1.1 概况 1
1.2 定义与表达方式 1
1.2.1 定义 1
1.2.2 表达方式 1
1.3 城市防洪工程等别、洪灾类型与防洪标准关系 2
1.3.1 城市防洪工程等别与防洪标准 2
1.3.2 洪灾类型与防洪标准 2
1.4 防洪标准和防洪体系 3
1.5 确定防洪标准注意事项 3
1.6 防洪建筑物的级别 4
1.7 防洪建筑物的安全超高 5
1.8 防洪建筑物的稳定安全系数 5
第2章 总体设计 7
2.1 主要任务 7
2.2 基本原则 7
2.3 主要依据 8
2.3.1 有关文件 8
2.3.2 有关规则 8
2.3.3 有关法规、规范 8
2.3.4 基础资料 8
2.4 总体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0
2.4.1 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10
2.4.2 防洪标准的选定 11
2.4.3 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比较与选定 11
2.5 防洪措施与防洪体系 11
2.5.1 防洪措施 11
2.5.2 防洪体系 12
2.6 江河沿岸城市防洪总体设计 13
2.7 沿海城市防洪(潮)总体设计 13
2.8 城市山洪防治总体设计 14
2.9 城市泥石流防治总体设计 15
2.10 城市涝水防治总体设计 16
2.11 城市超标准洪水的安排 16
2.12 城市防洪实例 17
2.12.1 天津市防洪实例 17
2.12.2 武汉市防洪实例 20
2.12.3 银川市防洪实例 26
第3章 经济评价 29
3.1 特点、计算原则和步骤 29
3.1.1 特点 29
3.1.2 计算原则 30
3.1.3 计算步骤 30
3.2 致灾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 31
3.3 致灾年国民经济价值量的确定 32
3.3.1 洪灾损失调查 32
3.3.2 洪灾损失率、财产增长率、洪灾损失增长率的确定 33
3.4 经济效益计算 37
3.4.1 已建防洪工程效益计算 37
3.4.2 待建防洪工程效益计算 38
3.4.3 资金的时间价值 39
3.5 费用计算、评价指标与准则 40
3.5.1 费用计算 40
3.5.2 评价指标与准则 40
第4章 洪水和潮位计算 45
4.1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45
4.1.1 洪峰、洪量统计系列选样方法 45
4.1.2 资料的审查 46
4.1.3 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 46
4.1.4 设计洪峰、洪量的计算 53
4.1.5 设计洪水过程线 74
4.1.6 洪水演进 75
4.2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84
4.2.1 样本系列 84
4.2.2 设计暴雨的推求 89
4.2.3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92
4.2.4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99
4.3 由推理公式和地区经验公式推求设计洪水 114
4.3.1 小流域设计暴雨 114
4.3.2 推理公式 115
4.3.3 经验公式 149
4.3.4 地区综合法 154
4.3.5 合并流量计算 156
4.3.6 设计洪水总量及设计洪水过程线 157
4.4 全国中小流域设计洪水(洪峰流量)计算成果汇总 159
4.5 历史洪水调查和计算 174
4.5.1 洪水调查的内容 174
4.5.2 洪峰流量计算 176
4.5.3 由历史洪峰流量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185
4.5.4 历史洪水计算成果鉴定 186
4.6 洪水遭遇与洪水组成 187
4.6.1 洪水遭遇与洪水组成分析的内容 187
4.6.2 洪水遭遇与洪水组成分析 187
4.7 潮位计算 189
第5章 分洪与蓄滞洪 194
5.1 分洪与蓄滞洪工程总体布置 194
5.2 分洪工程规模的确定 194
5.2.1 分洪最大流量和分洪流量过程线的确定 195
5.2.2 河槽洪水演算方法 195
5.2.3 分洪后原河道水面线的改变 197
5.3 分洪闸和泄洪闸 197
5.3.1 分洪闸 197
5.3.2 泄洪闸 200
5.3.3 临时分洪口 200
5.4 分洪道 201
5.4.1 分洪道布置类型 201
5.4.2 分洪道的规划设计 201
5.5 蓄滞洪区 201
5.5.1 蓄滞洪区的布置 202
5.5.2 蓄滞洪区最高水位的确定 202
第6章 堤防 208
6.1 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 208
6.1.1 河道分段和河床糙率选用 208
6.1.2 水面曲线基本方程及有关参数确定 210
6.1.3 水面曲线的计算方法 211
6.1.4 几种特殊情况的河道水面曲线计算 211
6.2 堤防设计 214
6.2.1 堤线布置 214
6.2.2 堤型选择 214
6.2.3 堤顶高程 215
6.2.4 堤身断面设计 221
6.2.5 防浪墙 225
6.2.6 土堤防护 225
6.3 稳定计算 239
6.3.1 计算内容 239
6.3.2 土堤边坡稳定计算 240
6.3.3 土堤渗流计算 244
6.3.4 防洪墙稳定计算 260
6.3.5 沉降计算 266
6.4 旧堤加固 266
6.4.1 土堤加固 266
6.4.2 浆砌石堤和钢筋混凝土堤加固 269
6.4.3 堤基加固 269
6.5 海堤工程 271
6.5.1 堤线布置 271
6.5.2 堤型选择 271
6.5.3 堤顶高程 272
6.5.4 堤身断面设计 272
6.5.5 防浪墙 276
6.5.6 海堤防护 277
6.5.7 海堤护堤地 279
第7章 护岸及河道整治 280
7.1 护岸(滩)工程 280
7.1.1 一般规定 280
7.1.2 坡式护岸 282
7.1.3 墙式护岸 291
7.1.4 板桩式及桩基承台式护岸 299
7.1.5 顺坝和短丁坝护岸 316
7.2 河道整治 321
7.2.1 一般规定 321
7.2.2 河道洪水水面线的衔接形式 330
7.2.3 扩宽与疏浚 333
7.2.4 河道人工裁弯取直 333
7.3 护岸与河道整治工程水力计算 339
7.3.1 平行水流冲刷计算 339
7.3.2 斜冲水流冲刷计算 340
7.3.3 挤压水流的冲刷计算 341
7.3.4 丁坝的冲刷计算 341
7.3.5 锁坝的冲刷计算 344
7.3.6 裁弯取直水力计算 344
第8章 治涝工程 350
8.1 治涝工程布置 350
8.2 涝水计算 352
8.2.1 城区设计涝水计算 352
8.2.2 郊区设计涝水计算 353
8.3 排涝河道设计 354
8.4 排涝泵站 355
8.4.1 泵站分类 355
8.4.2 泵站等级 355
8.4.3 泵站规模 356
8.4.4 站址选择 356
8.4.5 泵站总体布置 356
8.4.6 泵站布置形式 356
8.4.7 泵站特征水位 357
8.4.8 泵站调节池(湖) 358
8.4.9 泵房布置 358
8.4.10 泵房进出水建筑物 359
8.4.11 地下式立交泵房专门要求 359
8.4.12 泵站电气要求 359
8.4.13 泵站监控要求 360
8.4.14 通信 360
第9章 山洪防治 361
9.1 山坡水土保持 361
9.1.1 植树种草 361
9.1.2 鱼鳞坑和水平截水沟 362
9.1.3 坡地的合理耕种 362
9.2 山洪沟治理 364
9.2.1 植物措施 364
9.2.2 沟头防护 364
9.2.3 谷坊 366
9.2.4 跌水 369
9.2.5 陡坡 387
9.3 排洪明渠 392
9.3.1 排洪明渠布置 392
9.3.2 排洪明渠水力计算 393
9.3.3 排洪明渠容许流速 400
9.4 排洪暗渠 402
9.4.1 排洪暗渠分类 402
9.4.2 排洪暗渠布置 403
9.4.3 排洪暗渠水力计算 404
9.5 截洪沟 408
9.5.1 截洪沟布置 408
9.5.2 截洪沟水力计算 409
9.6 排洪渠道和截洪沟防护 409
9.6.1 防护范围 409
9.6.2 防护类型 410
第10章 泥石流防治 411
10.1 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及分类 411
10.1.1 泥石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411
10.1.2 泥石流形成及特征 411
10.1.3 泥石流的分类 415
10.2 泥石流的设计参数计算 417
10.2.1 泥石流重力密度的判别与计算 417
10.2.2 泥石流流速计算 419
10.2.3 泥石流流量计算 421
10.2.4 泥石流的冲击力 423
10.2.5 泥石流的冲起高度和弯道超高 426
10.2.6 泥石流年平均冲出总量的计算 426
10.3 泥石流的治理 428
10.3.1 泥石流的危害及治理途径 428
10.3.2 泥石流拦挡坝 429
10.3.3 泥石流排导沟 435
10.3.4 泥石流停淤场 437
10.3.5 泥石流的预警预报 439
第11章 防洪闸 441
11.1 总体布置 441
11.1.1 概述 441
11.1.2 闸址选择 442
11.1.3 总体布置 442
11.2 水力计算与消能防冲 447
11.2.1 水力计算 447
11.2.2 消能防冲 457
11.3 防渗排水 464
11.3.1 布置 464
11.3.2 设施 466
11.4 渗流设计与计算 469
11.4.1 防渗排水设计 469
11.4.2 渗透压力计算 471
11.5 排水设施的渗流计算 479
11.5.1 排水减压井 479
11.5.2 水平排水 480
11.5.3 护坦上设排水孔 481
11.6 闸室、岸墙稳定计算 481
11.6.1 荷载计算及组合 481
11.6.2 闸室、岸墙稳定计算 489
11.6.3 闸室、岸墙稳定措施 493
11.7 结构、地基设计 494
11.7.1 结构设计 494
11.7.2 地基设计 496
11.7.3 地基处理 519
11.8 闸门及启闭设备 520
11.8.1 闸门形式的选择 520
11.8.2 闸门启闭力计算 520
11.8.3 闸门启闭设备选择 523
11.9 观测设计 523
第12章 交叉构筑物 525
12.1 桥梁 525
12.1.1 总体布置和构造要求 525
12.1.2 桥梁孔径计算 526
12.1.3 作用及组合 529
12.1.4 中、小跨径板、梁桥 549
12.1.5 中、小跨径板、梁桥墩台 559
12.1.6 中、小跨径拱桥 578
12.1.7 中、小跨径拱桥墩台 588
12.2 涵洞及涵闸 589
12.2.1 涵洞布置和构造要求 589
12.2.2 涵洞水力计算 591
12.2.3 涵闸 599
12.3 引道及通行闸 604
12.3.1 引道 604
12.3.2 通行闸 605
12.4 渡槽 607
第13章 防洪工程管理 609
13.1 防洪管理体制 609
13.2 防洪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610
13.2.1 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610
13.2.2 防洪闸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611
13.3 防洪工程调度 612
13.4 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612
附录 614
附录1 经验频率P=m/n+1×100% 614
附录2 皮尔逊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 617
附录3 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 618
附录4 三点法用表——S与Cs关系 638
附录5 三点法用表—Cs与有关φp值关系 639
附录6 马司京干法分段连续流量演算法(有限差解)汇流系数表(三角形入流) 640
附录7 S(t)曲线表 646
附录8 入渗率μ曲线 685
附录9 集流时间τ0曲线 686
附录10 ψ、τ曲线 687
附录11 全国分区经验公式成果 688
附录12 全国分区Cv值 698
附录13 全国分区Cs/Cv经验关系 701
附录14 计算消力槛高度需用β的数值 703
附录15 函数?(η)的数值 704
附录16 各种壁面材料明渠的糙率n值 709
附录17 非黏性土壤容许(不冲刷)流速 710
附录18 黏性土壤容许(不冲刷)流速 711
附录19 岩石容许(不冲刷)流速 712
附录20 铺砌及防护渠道容许(不冲刷)流速 712
附录21 钢筋混凝土圆形涵洞 713
附录22 梯形、矩形、圆形断面临界水深求解图 716
附录23 梯形、矩形断面临界水深求解 717
附录24 梯形河槽中水跃共轭水深计算 720
附录25 矩形河槽中水跃共轭水深计算 738
附录26 全国各气象站的基本风速和基本风压值 741
附录27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及其冻胀性分类 758
主要参考文献 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