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的目标和发展趋势 1
第一章 把握社会转型 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 18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与社会问题分析 20
一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20
二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26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探索 28
一 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范式梳理 28
二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探索 37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诉求 43
一 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二 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诉求 47
第二章 创新利益协调机制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2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演变 64
一 改革开放前的利益结构:高度同化的社会 65
二 改革开放后社会利益的分化与重组 67
三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危害 71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利益新调整 73
一 从“先富论”到“共同富裕论” 73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制改革 75
三 劳动立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78
第三节 利益协调机制的国际经验 82
一 通过税收调节平衡收入 83
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公平 85
三 健全集体谈判机制 缓解劳资矛盾 88
第四节 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协调机制 90
一 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90
二 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 91
三 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诉求机制 92
四 建立健全集体谈判机制 94
第三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推进国家民生建设 96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 98
一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 99
二 社会保障管理的常见类型 102
三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发展历程 104
四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篇章 107
五 社会保障发展新展望 111
第二节 法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的经验与借鉴 113
一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管理 114
二 法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之弊 115
三 法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之利 118
四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121
五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22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125
一 创新社会保障制度的新要求 125
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管理社会化 126
三 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 129
第四章 转变流动人口管理理念 构建人口管理新体制 136
第一节 从被动改革到主动创新:我国流动人口管理观念与体制嬗变 138
一 人口流动的限制阶段(1958—1984) 139
二 人口流动粗放管理阶段(1984—1999) 141
三 人口流动服务管理阶段(2000年至今) 142
第二节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144
一 制度背景——户籍管理制度对流动人口的影响 144
二 观念壁垒——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思想误区 148
三 体制障碍——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执行难题 150
第三节 流动人口管理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154
一 国外户籍制度与人口管理 154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156
第四节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 159
一 城市化背景下人口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159
二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的运行机制 165
第五章 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 177
第一节 移植与继受:社会工作理论论争与实践探索 180
一 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发展历程 180
二 社会工作模式及理论探讨 186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成就与困境 189
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成就 190
二 社会工作发展的问题与困境 193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经验及启示 197
一 英国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发展 197
二 美国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发展 199
三 港台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发展 201
四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经验与启示 202
第四节 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208
一 社会工作的本质与本土化 208
二 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政策支持系统 213
三 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215
四 建立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的工作机制 220
五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220
六 引导民非社工机构的发展 222
七 社会工作发展展望 224
第六章 关注公共危机事件 强化公共危机管理 227
第一节 当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231
一 当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原因 231
二 转型时期公共危机的特点分析 236
第二节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体制评析 240
一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基本内核 240
二 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优势 243
三 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不足 247
第三节 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经验与启示 249
一 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250
二 英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250
三 韩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251
四 发达国家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经验与启示 253
第四节 强化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思路 254
一 建构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254
二 规范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 255
三 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递机制 256
四 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256
第七章 构建社会协商机制 化解邻避冲突 259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邻避门槛 262
一 何谓邻避 262
二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道门槛 264
第二节 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267
一 对“发展是硬道理”的解读 267
二 公共决策程序约束虚化 269
三 信息公开机制不到位 270
四 平等协商机制尚待构建 271
五 利益回馈补偿不足 273
六 司法介入渠道不畅 274
第三节 邻避冲突的消解之道 275
一 邻避冲突的可消解性 275
二 转变决策思维,重塑互信机制 277
第八章 从现实到虚拟:网络时代社会管理的新挑战 281
第一节 网络社会及其特点 284
一 技术创新与网络时代的到来 284
二 网络社会的特点 285
第二节 网络社会对传统社会管理的挑战 287
一 网络社会产生的新问题 287
二 网络社会对社会管理的新挑战 293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社会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297
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社会管理的经验 297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管理的启示 304
第四节 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网络社会管理 305
一 当前网络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05
二 创新网络社会管理体制 307
第九章 完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 314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中的社会管理主体 316
一 中国社会组织:概念及分类 316
二 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宏观背景与内在逻辑 320
第二节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 332
一 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 332
二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 340
第三节 转型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2
一 转型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42
二 社会组织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344
第四节 未来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展望 347
一 良性互动:政府、社会组织关系的未来趋势 347
二 国家与社会互动: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路径 352
三 发展远景: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 358
第十章 探索社区治理模式 实现社区善治 365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变迁 367
一 社区概念的解析 367
二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的背景 374
三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的过程 380
第二节 中国城市社区自治发展与社区治理改善 381
一 社区民主选举 382
二 社区民主决策 385
三 社区民主监督 387
四 社区民主评议 389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和启示 390
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 390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396
第四节 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 398
一 构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完整的社区治理组织体系 398
二 建立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合作共治的治理机制 400
三 拓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和途径 402
四 构建需求导向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405
第十一章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07
第一节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文化发展 410
一 政府主导向社会主导的文化发展 410
二 一元文化向多元文化的发展 411
三 人治文化向制度文化的发展 412
第二节 基于转型社会的社会文化体制改革 413
一 我国文化发展体制的历史阶段及特点 414
二 我国社会文化体制的改革——转型期社会管理的需求 419
三 我国社会文化体制的改革内容 423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424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425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 426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427
第四节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进社会文化体制改革 429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转型期社会文化发展方向 430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转型期社会文化体制改革 434
第十二章 加快法治保障进程 实现社会善治 444
第一节 法治社会: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价值目标 446
一 法治语境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446
二 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关系 449
三 法治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 455
第二节 法治:社会管理创新的最佳模式 457
一 法治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基本要旨 457
二 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的五大要素 461
第三节 依法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464
一 强化社会主体协同治理 464
二 创新政府治理理念 469
三 培育和完善法治语境下的公民社会 472
四 依法规范网络信息管理 476
五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法治保障作用 479
六 社会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 485
后记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