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福利发展的理论观点 1
前言 2
第一节 我国社会福利的内涵 4
壹、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社会安全条款(1947年) 5
贰、民生主义现阶段社会政策(1965年) 7
参、社会福利政策纲领(1994年) 9
肆、社会福利政策纲领修正(2004年) 16
伍、社会福利政策纲领第二次修正(2010年~) 19
第二节 社会政策发展的理论性解释 20
壹、社会政策出现与扩张的理论性解释 22
贰、福利国家转型的理论性解释 29
参考书目 39
第二章 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49
第一节 社会福利发展迟缓阶段(1945年~1964年) 50
壹、政治经济环境 50
贰、社会福利理念 52
参、军公教福利国的形成 53
第二节 社会福利支持经济发展时期(1965年~1978年) 55
壹、政治经济环境 55
贰、社会福利理念 56
参、生产主义式的残补福利资本主义粗具雏形 57
第三节 安抚政治与社会骚动时期(1979年~1989年) 58
壹、政治经济环境 58
贰、社会福利理念 60
参、社会福利的消音作用 61
第四节 社会福利的黄金十年?(1990年~1999年) 62
壹、政治经济环境 62
贰、社会福利理念 65
参、社会福利黄金十年? 69
第五节 民进党的新中间路线(2000年~2008年) 72
壹、政治经济环境 72
贰、社会福利理念 75
参、实现新中间路线福利国? 78
第六节 政党再次轮替的社会政策发展(2008年~2012年) 87
壹、政治经济环境 87
贰、社会福利理念 88
参、社会政策马上好吗? 92
参考书目 102
第三章 社会福利行政体系 105
前言 106
第一节 社会行政的基本概念 106
壹、社会行政的定义 106
贰、欧美各国的社会行政体系 107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行政组织 114
壹、社政、卫政、劳政均隶属内政部时期(1945年~1970年) 114
贰、社政、卫政、劳政分立时期(1971年~1987年) 117
参、社会福利行政组织升格规划时期(1987年~1998年) 127
肆、台湾省政府组织调整(1998年~2001年) 132
伍、政府组织再造时期(2001年~2011年) 136
参考书目 145
第四章 社会服务输送体系与社会福利支出 147
第一节 社会服务输送体系 148
壹、社会福利公共化 149
贰、社会福利民营化 150
参、社会福利分散化 155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输送体系 157
壹、公私部门平行发展服务输送(1945年~1982年) 157
贰、社会福利服务「方案委托」的兴起(1983年~1985年) 159
参、社会福利「公设民营」模式的崛起(1985年~2000年) 161
肆、照顾服务产业化之争(2001年~2008年) 168
伍、照顾服务的再民营化与营利化(2008年~2011年) 171
第三节 社会福利支出 173
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福利支出 178
壹、社会福利支出低水平阶段(1965年以前) 178
贰、社会福利支出缓慢成长阶段(1965年~1977年) 179
参、社会福利支出稳定成长阶段(1978年~1989年) 180
肆、社会福利支出快速成长阶段(1990年~2000年) 181
伍、社会福利支出维持稳定阶段(2000年~2011年) 183
参考书目 188
第五章 社会津贴与社会救助 191
前言 192
第一节 我国的社会津贴 192
壹、军公教人员生活津贴 192
贰、中低收入户老人生活津贴 202
参、敬老福利生活津贴 204
肆、老年农民福利津贴 208
第二节 我国社会救助的演进 215
壹、清治台湾时期的慈善救济(1895年以前) 215
贰、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的社会救济(1911年~1945年) 218
参、日治时期台湾的社会救济事业(1895年~1945年) 220
肆、战後初期停顿的台湾社会救济(1945年~1962年) 223
伍、订颁社会救助调查办法(1963年~1979年) 223
陆、社会救助法通过施行(1980年~1996年) 224
柒、社会救助法修正(1997年~2009年) 227
捌、社会救助新制(2010年~) 229
第三节 我国社会救助的内涵 232
壹、低收入户之定义 232
贰、家庭总人口数 234
参、家庭总收入 235
肆、最低生活费标准与家庭财产限额 237
伍、资产形成措施 239
陆、生活扶助 239
柒、医疗补助 243
捌、急难救助 245
玖、灾害救助 247
拾、游民收容辅导 248
拾壹、提升弱势族群数位运用能力——数位台湾计画 250
拾贰、马上关怀 251
参考书目 253
第六章 社会保险 257
前言 258
第一节 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 258
第二节 劳工保险 261
壹、劳工保险立法沿革 261
贰、普通事故保险 270
参、职业灾害保险 278
第三节 就业保险 281
第四节 劳工退休金条例 288
第五节 军人保险 292
壹、保险立法沿革 292
贰、保险内容 293
第六节 公教人员保险与退休抚恤 295
壹、公教人员保险 295
贰、公务人员退休抚恤 303
参、政务人员退职抚恤 316
第七节 私立学校教职员工保险 317
壹、立法沿革 317
贰、保险内容 317
第八节 农民保险 319
壹、立法沿革 319
贰、保险内容 321
第九节 国民年金保险 325
壹、政策背景 325
贰、保险内容 331
结论 338
参考书目 339
第七章 儿童与少年福利服务 341
前言 342
第一节 儿童福利服务 343
壹、清末台湾的育婴堂 343
贰、日治时期台湾的儿童福利 344
参、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台湾的儿童福利(1946年~1972年) 346
肆、儿童福利法颁布施行(1973年~1987年) 350
伍、现代儿童福利的开展(1987年~2011年) 357
第二节 少年福利服务 378
壹、少年福利法立法之前(1989年以前) 378
贰、少年福利法颁布施行以後(1989年~2011年) 382
参考书目 398
第八章 妇女与家庭福利服务 401
前言 402
第一节 妇女福利服务 402
壹、妇女福利专款预算之前(1991年以前) 403
贰、妇女福利专款预算以後(1991年~2011年) 407
第二节 家庭福利服务 415
壹、弱势妇女与家庭扶助 415
贰、高风险家庭介入 417
参、家庭政策 421
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424
第三节 外籍配偶的家庭福利服务 436
参考书目 444
第九章 身心障碍者福利服务 447
前言 448
第一节 残障福利法颁布施行以前(1980年以前) 448
壹、残障养护机构 448
贰、残障职训机构 452
参、启智教育中心 454
肆、残障教育 455
伍、残障福利团体 455
第二节 残障福利法立法之後(1980年~2011年) 457
壹、残障福利法制订与修正 457
贰、身心障碍者之鉴定与需求评估 462
参、身心障碍者的福利服务 466
肆、ICF制度推动面临的困境 485
参考书目 490
第十章 老人福利服务 493
前言 494
第一节 老人福利法立法之前(1980年以前) 495
第二节 老人福利法颁布施行後(1980年~2011年) 497
壹、老人福利立法与修正 497
贰、老人福利服务 501
第三节 荣民福利服务 515
壹、荣民就养服务 516
贰、荣民照顾服务 518
第四节 长期照顾 519
壹、计画背景 519
贰、长期照顾十年计画内容 525
参、四年内开办长期照顾保险? 530
参考书目 541
第十一章 原住民族福利 543
前言 544
第一节 原住民委员会成立之前 545
壹、山地行政 545
贰、山地人民生活改进 546
参、百合计画 548
肆、原住民社会运动 549
第二节 原住民委员会成立之後 551
壹、原住民委员会成立 551
贰、原住民族社会福利 552
参、原住民工作权保障 556
结语 560
参考书目 562
第十二章健康照护 563
前言 564
第一节 健康保险前的医疗照护 564
壹、清帝国时期 564
贰、日治时期 565
第二节 全民健康保险立法沿革 566
壹、分立片段的医疗给付 566
贰、全民健康保险立法 569
参、全民健康保险民营化试探 579
肆、全民健康保险改革 583
第三节 二代健保改革 586
壹、李明亮时期 586
贰、杨志良时期 589
第四节 经济弱势家户医疗权益保障 592
壹、经济困难民众的健保费与医疗协助措施 593
贰、安心就医 593
结论 595
参考书目 598
第十三章 国民就业 599
前言 600
第一节 我国国民就业政策的沿革 600
壹、工业化前期 600
贰、工业化时期 603
参、後工业社会 606
第二节 职业训练 612
壹、职业训练法公布施行以前(1983年以前) 612
贰、职业训练法公布施行之後(1983年~2011年) 615
第三节 就业服务 617
壹、就业服务法公布施行以前(1992年以前) 617
贰、就业服务法公布施行之後(1992年~1999年) 618
参、民进党执政时期(2000年~2008年) 623
肆、国民党执政时期(2008年~) 637
参考书目 644
第十四章 社区发展与社区营造 645
前言 646
第一节 前社区发展时期(1945年~1969年) 647
壹、日治时期台湾的鄰保制度 647
贰、农村四健会的兴衰 649
参、从基层民生建设运动到社区发展的萌芽 651
第二节 社区发展蓬勃阶段(1968年~1982年) 653
第三节 社区发展组织社团化(1983年~2011年) 658
第四节 社会福利社区化(1995年~2011年) 665
第五节 社区总体营造(1993年~2011年) 667
壹、社区总体营造的推动 667
贰、社区总体营造的内涵 669
参、健康社区六星计画 672
参考书目 680
第十五章 社会住宅 683
前言 684
第一节 我国国民住宅政策的演进 686
壹、贷款兴建住宅阶段(1954年~1975年) 688
贰、国宅六年兴建计画(1976年~1981年) 691
参、国民住宅兴建与预售(1982年~1989年) 693
肆、新社区发展计画(1990年~1999年) 694
伍、整体住宅政策(2000年~2005年) 697
第二节 我国社会住宅的推动 706
壹、社区居住排除 707
贰、社会住宅入法 709
参、社会住宅运动风起云湧 715
肆、居住不正义 718
第三节 为弱势国民兴建的社会住宅 722
壹、平价住宅 722
贰、原住民住宅 725
参、劳工住宅 728
肆、农渔民住宅 730
伍、老人住宅 731
陆、受暴妇女庇护住宅 739
柒、出租国宅 740
第四节 游民服务 742
壹、我国游民服务的演进 742
贰、当前游民服务的困境 746
参考书目 749
第十六章 台湾社会福利的展望 753
前言 754
第一节 台湾社会福利发展的外部环境 755
壹、全球化 755
贰、後工业化 759
参、人口老化 762
肆、少子女化 765
伍、家庭结构变迁 769
陆、跨国婚姻 771
柒、贫富不均 772
捌、财政赤字 777
第二节 台湾社会福利发展的内部环境 784
壹、政治的福利 784
贰、现金给付福利国 786
参、非专业领导 787
肆、人力配置 789
伍、人力素质 790
陆、外包政府 792
柒、资源分配不均 795
捌、过度评鉴 799
结论 800
参考书目 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