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第1章 发展观的演变历程 2
1.1 从“增长”到“发展” 2
1.2 可持续发展观 13
1.3 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的实践 17
第2章 生态文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 21
2.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21
2.2 生态文明的内涵 23
2.3 生态文明建设 26
2.4 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 28
第3章 低碳经济: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 32
3.1 低碳经济的缘起:气候问题与能源问题 33
3.2 低碳经济的内涵 40
3.3 低碳经济的特征 43
第4章 低碳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45
4.1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变化 45
4.2 发展低碳是应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选择 57
第2篇 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共同追求:发展与幸福 68
第5章 发展与幸福 68
5.1 发展的困惑 68
5.2 “幸福”的提出 73
5.3 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 78
第6章 生态文明与幸福 80
6.1 人类社会文明观的发展历程 80
6.2 不同社会文明观与幸福 86
6.3 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是追求幸福 88
第7章 低碳经济与幸福 93
7.1 经济发展模式与幸福 93
7.2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95
7.3 低碳经济是有助于实现幸福的经济发展模式 95
第3篇 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 104
第8章 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指导 104
8.1 生态安全观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 104
8.2 生态生产力观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 105
8.3 生态文明哲学观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 107
8.4 生态文明价值观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 108
第9章 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发展的方法论指导 110
9.1 现代生态学方法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 110
9.2 唯物主义方法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 112
9.3 生态文明中的认识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 114
第10章 低碳经济与其他形态的生态文明经济协同发展 116
10.1 生态文明经济的内涵 116
10.2 生态文明经济形态 116
10.3 低碳经济与其他生态文明经济形态的联系与区别 123
10.4 低碳经济与其他形态的生态文明经济协同发展 126
第4篇 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128
第11章 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128
11.1 发展低碳经济,提升经济竞争力 128
11.2 发展低碳经济,增强社会和谐度 133
11.3 发展低碳文化,充实生态文化内涵 137
第12章 低碳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141
12.1 “低碳”与“经济”策略的冲突及耦合 141
12.2 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分析 143
12.3 利益主体的博弈论分析 146
12.4 结论与建议 153
第13章 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156
13.1 节能减排 157
13.2 新能源开发 159
13.3 森林碳汇 161
13.4 碳回收与利用 163
第14章 低碳生产:企业建立持久优势的必然要求 164
14.1 低碳是企业转型与发展的要求 164
14.2 企业低碳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70
14.3 促进企业低碳转型的政策措施 177
第15章 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方式的核心 180
15.1 低碳时代消费心理的转变 180
15.2 从“碳足迹”角度看消费 186
15.3 倡导低碳消费推动生活方式低碳化 190
第16章 低碳外贸 194
16.1 低碳外贸中的新产品:低碳产品 194
16.2 低碳外贸中的新形态:碳交易 203
16.3 低碳外贸中的新问题:低碳贸易壁垒 207
第17章 低碳城市 214
17.1 低碳城市建设 214
17.2 城市碳排放根源分析 219
17.3 发展城市低碳经济 221
17.4 树立生态文明消费观,发展城市低碳型消费 224
17.5 建立城市低碳制度体系 226
第18章 低碳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29
18.1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 229
18.2中国低碳经济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 233
18.3 中国促进低碳经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239
第5篇 发展低碳经济的引擎与保障:技术与制度 242
第19章 低碳技术——低碳经济发展的引擎 242
19.1 低碳技术的重要性 242
19.2 中国低碳技术的发展 247
19.3 影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253
第20章 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制度保障 255
20.1 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 255
20.2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性政策 257
20.3 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 265
20.4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系 266
参考文献 269
后记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