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健康与亚健康 1
第一章 医学模式与医学观 1
第一节 医学模式及其演变原理 1
第二节 医学观与当代医学困境 5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还原论对医学的异化 8
第二章 健康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2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 12
第二节 亚健康就是不健康 18
第三节 医疗卫生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关注健康 21
第三章 中医心身关系与生命观 23
第一节 “未病”不是没病 23
第二节 中医未病学与亚健康 34
第四章 亚健康的病因学研究 38
第一节 社会病态与病态心理 38
第二节 不良风气与不良生活方式 41
第三节 失调与不适 45
第五章 亚健康的证据 47
第一节 遗传 47
第二节 代谢 49
第三节 体质 53
第六章 亚健康的流行病学特征 56
第一节 人群类型与发病 56
第二节 职业特点与发病 58
第三节 地域环境与发病 60
第七章 亚健康的相关研究 62
第一节 理论研究 62
第二节 评价研究 65
第三节 实验研究 67
第四节 干预研究 68
第五节 未来研究方向 70
中篇 “未病”与“治未病” 73
第八章 “未病”与亚健康 73
第一节 “未病”的概念与范畴 73
第二节 亚健康与“未病”的关系 74
第三节 “治未病”与亚健康的防治 75
第九章 中医心身医学调摄亚健康的优势与原则 78
第一节 中医心身医学对亚健康形成机制的不同视角 78
第二节 中医心身医学调摄亚健康的优势 82
第三节 中医心身医学调摄亚健康的原则 87
第十章 亚健康的分类、检测与评价 93
第一节 亚健康的分类 93
第二节 亚健康检测与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 95
第三节 亚健康的常用检测技术与应用 101
第十一章 亚健康的证候学分析及其干预 104
第一节 亚健康的心理、情志与证候 104
第二节 亚健康的代谢障碍与证候 107
第三节 亚健康的性、内分泌与证候 109
第四节 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110
第十二章 中医调治亚健康的证候模型 114
第一节 脏腑模型 114
第二节 体质模型 117
第三节 心身治疗模型 119
第十三章 健康评估与亚健康的系统调摄 121
第一节 健康评估 121
第二节 亚健康的饮食调摄 126
第三节 亚健康的心理调摄 128
第四节 亚健康的运动调摄 150
第五节 亚健康的中医药调摄 152
第六节 亚健康的医院后调摄 154
下篇 亚健康的中医心身治疗 157
第十四章 调摄亚健康必须从心身关系入手 157
第一节 中医心身相关思想 157
第二节 中医养生与心身关系 159
第十五章 中医心身医学体系 162
第一节 心身疾病与脏腑的关系 162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病因 163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治疗 164
第十六章 体质、人格与疾病 165
第一节 中医心身医学为什么重视人的体质分类 165
第二节 中医体质分类体系的构建 166
第三节 人格病与病人格 169
第十七章 心身疾病的体察 172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172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范围与分类 173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174
第十八章 心身疾病的干预 177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177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预防 178
第十九章 中医心身治疗亚健康的理论基础 180
第一节 形神合一论 180
第二节 心主神明论 184
第三节 心神感知论 189
第四节 五脏神志论 192
第五节 人格体质论 197
第六节 阴阳睡梦论 205
第二十章 中医心身治疗亚健康的临床基础 214
第一节 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 214
第二节 中医心身疾病的诊法与辨证 222
第三节 中医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238
第二十一章 中医心身治疗亚健康的常用方法 247
第一节 意疗 247
第二节 中医行为疗法 265
第三节 气功疗法 267
第四节 音乐疗法 272
第五节 针灸疗法 277
第六节 药物疗法 287
主要参考文献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