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瘗鹤铭》是古人为葬鹤所写的铭文刻石,南朝梁时著名的摩崖题铭刻石,被历代学者及书家尊奉为“大字之祖”,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碑刻,是书法石刻中的珍品。《瘗鹤铭》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的临江崖壁上,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挽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七十余字。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此铭书法气象十分超逸,在南朝刻石中尤显奇特。书体虽为正书,却带有明显的行书意味,它融古铸今,有继承亦有创造,既有南派书风的俊逸恬静典雅,又有北派书风的粗犷豪放雄浑,这种新书风,为南北书风的融合发展开创了道路。从宋代欧阳修、黄庭坚始,特别到清代的吴东发、汪筠、王昶、翁方纲等对此铭刻的研究更加热烈。康有为即云:“楷书之传世者,不啻千件充栋。但大字之妙,莫过于《瘗鹤铭》”。在历代书家所临之《瘗鹤铭》中,晚清民国时被誉为“南曾北李”的曾熙、李瑞清及其弟子张大千所临甚有特色和影响,本书集三人书作为一册,并镇江博物馆藏一级文物《瘗鹤铭》水前原拓,书艺大家与书史名碑共为雅集。还编制了曾、李、张三人临作和原拓的书体对照表,以及三人用《瘗鹤铭》书体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