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与应用 当代大学生必备必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滨华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35265272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行程与发展、网络的组成、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发展、数据编码技术、局域网与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行程与发展、网络的组成、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发展、数据编码技术、局域网与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的划分 6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7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7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8

1.2.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8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3

1.3.1 资源子网 14

1.3.2 通信子网 14

1.3.3 现代网络结构 14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5

1.4.1 根据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15

1.4.2 根据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分类 16

1.5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18

1.5.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8

1.5.2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20

1.5.3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23

1.5.4 TCP/IP参考模型 31

1.5.5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33

1.6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主要领域 34

1.6.1 商业应用 34

1.6.2 家庭应用 34

1.7 计算机网络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 34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36

2.1 数据通信的发展 36

2.1.1 通信的发展的几个阶段 36

2.1.2 电信的发展 38

2.1.3 中国电信的发展 39

2.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40

2.2.1 数据与信号 40

2.2.2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40

2.2.3 带宽 41

2.2.4 时延 42

2.2.5 数据传输类型 43

2.2.6 数据通信方式 43

2.2.7 同步技术 44

2.3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45

2.3.1 双绞线 45

2.3.2 同轴电缆 48

2.3.3 光纤 50

2.4 数据编码技术 55

2.4.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传输(基带传输) 57

2.4.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传输(频带传输) 60

2.4.3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传输 62

2.4.4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62

2.5 多路复用技术 63

2.5.1 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 63

2.5.2 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 64

2.6 数据交换方法 66

2.6.1 线路交换方式 66

2.6.2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67

2.7 差错控制 72

2.7.1 传输差错产生 72

2.7.2 差错控制编码 73

2.7.3 差错控制机制 74

第3章 局域网及其组网技术 76

3.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76

3.1.1 传统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76

3.1.2 高速局域网 77

3.1.3 虚拟局域网 80

3.2 局域网组网需要的设备 81

3.2.1 网卡 81

3.2.2 集线器 85

3.2.3 局域网交换机 85

3.3 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 88

3.3.1 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 88

3.3.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应用 88

3.3.3 典型的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90

3.4 常用局域网命令 91

3.4.1 Ping 92

3.4.2 Arp 92

3.4.3 Net 94

3.4.4 常用其他网络命令 97

3.5 常用局域网管理软件 99

3.5.1 网络分析软件 99

3.5.2 局域网监控软件 99

3.6 局域网故障排查 100

3.6.1 排除线路故障 101

3.6.2 排除网络协议故障 101

3.6.3 排除配置故障 101

3.6.4 排除安全故障 101

第4章 网络操作系统 103

4.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03

4.1.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103

4.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103

4.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 104

4.1.4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05

4.1.5 几类具体的网络操作系统 106

4.2 Windows操作系统 106

4.2.1 Windows 9x系列 107

4.2.2 Windows NT/2000系列 108

4.2.3 Windows超小型系列 114

4.2.4 Windows PE 115

4.2.5 Windows开发的Milestone(里程碑) 115

4.3 NetWare操作系统 116

4.3.1 Netware操作系统的起源 116

4.3.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组成 116

4.3.3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117

4.4 UNIX操作系统 118

4.4.1 UNIX操作系统组成 118

4.4.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9

4.4.3 Mac OS 119

4.4.4 iOS 120

4.5 Linux操作系统 120

4.5.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20

4.5.2 Linux组成 121

4.5.3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122

4.5.4 Linux的功能 124

4.5.5 常见的Linux发行版本 125

4.5.6 Debian与Ubuntu 126

4.5.7 RedHat 127

4.5.8 SUSE Linux 128

4.5.9 红旗Linux 129

4.5.10 Android 129

第5章 Internet技术 132

5.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132

5.1.1 Internet的定义 132

5.1.2 Internet的逻辑结构 132

5.1.3 Internet的管理组织 133

5.1.4 我国Internet的发展 135

5.2 TCP/IP协议 137

5.2.1 IP地址 137

5.2.2 ARP地址解析协议与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142

5.2.3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144

5.3 域名系统DNS 145

5.3.1 域名系统概述 145

5.3.2 Internet的域名结构 148

5.4 文件传送协议 149

5.4.1 FTP工作原理 149

5.4.2 FTP客户端程序 151

5.4.3 TFTP 152

5.5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153

5.6 万维网WWW 154

5.6.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55

5.6.2 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 156

5.6.3 主页 157

5.6.4 动态万维网文档 158

5.7 浏览器 160

5.8 搜索引擎 162

5.8.1 搜索引擎分类 162

5.8.2 百度 164

5.8.3 Google 168

5.9 电子邮件 171

5.9.1 SMTP 171

5.9.2 POP3 172

5.9.3 IMAP 173

5.9.4 MIME 174

5.10 DHCP 175

5.1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176

5.12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179

5.12.1 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 179

5.12.2 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181

5.13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182

5.13.1 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 183

5.13.2 通过电话网接入Internet 183

5.14 电子商务 184

第6章 网络安全 186

6.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186

6.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186

6.1.2 不同“角度”的网络安全 186

6.1.3 网络安全软件的基本服务功能 186

6.1.4 网络中的信息安全的一种分类 187

6.1.5 网络安全策略 187

6.1.6 网络安全法规 187

6.2 信息传输安全 188

6.3 信息存储安全 190

6.3.1 网络安全漏洞与对策的研究 190

6.3.2 网络内部安全防范问题 190

6.3.3 网络防病毒问题 190

6.4 两类密码体制 191

6.4.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192

6.4.2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192

6.5 数字签名 194

6.6 鉴别 194

6.6.1 报文鉴别 195

6.6.2 实体鉴别 195

6.7 密钥分配 196

6.7.1 对称密钥的分配 196

6.7.2 公钥的分配 196

6.8 安全协议 197

6.8.1 网络层安全协议 197

6.8.2 传输层安全协议 197

6.8.3 应用层的安全协议 199

6.9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200

6.9.1 链路加密 200

6.9.2 端到端加密 200

6.10 防火墙与网络入侵 201

6.10.1 防火墙 202

6.10.2 黑客 202

6.10.3 网页病毒 204

6.10.4 木马 204

6.10.5 蠕虫病毒 204

6.10.6 如何确保计算机安全 205

第7章 无线网络 209

7.1 电磁波谱与移动通信 209

7.2 无线广域网 211

7.2.1 无线电通信 211

7.2.2 微波通信 211

7.3 无线局域网WLAN 219

7.3.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220

7.3.2 无线局域网的特性 223

7.3.3 红外系统 224

7.3.4 激光技术 224

7.3.5 WLAN应用前景 225

7.4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226

7.4.1 蓝牙系统 226

7.4.2 低速WPAN 228

7.4.3 高速WPAN 230

7.5 无线城域网WMAN 230

第8章 下一代因特网 232

8.1 IPv6与MPLS 232

8.2 因特网上的音频及视频服务 233

8.3 P2P应用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