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3
三、文献综述 11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第二章 中学校园暴力的现状分析 34
第一节 校园暴力丛生论 34
一、校园暴力丛生论的基本内容 34
二、校园暴力丛生论的实证基础 35
三、校园暴力丛生论的理论依据 40
第二节 北京市初中校园暴力丛生的现状 49
一、北京市初中校园暴力的总体情况分析 50
二、薄弱初中成为暴力丛生的学校 52
第三节 薄弱初中校园暴力丛生的特征分析 55
一、社会转型发展中的校园暴力诱因 55
二、北京市薄弱初中暴力的基本情况 60
三、暴力丛生的学校特征分析 60
四、易发暴力的学生特征分析 65
五、薄弱初中校园暴力的特征总结 66
第三章 校园暴力丛生的原因分析 68
第一节 新的研究视角:关注学校因素 68
一、作为个体研究的视角 69
二、作为社会学研究的视角 70
三、偏重学校因素的制度视角和分析框架 71
第二节 从学校外部关系分析校园暴力的原因 72
一、权力机构的政策选择结果 72
二、市场的游戏规则及选择结果 75
三、薄弱学校与重点学校的斗争与博弈 78
四、薄弱学校自身的身份特征 80
第三节 从学校内部关系分析校园暴力的原因 81
一、学校的组织结构 81
二、权力支配型的人际关系 84
三、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规则 88
四、薄弱学校亚文化 90
第四章 校园暴力防治对策的研究——以薄弱学校为例 93
第一节 学校安全的分层 94
一、学校安全分层的理论依据 94
二、设置学校安全层级 96
三、暴力丛生学校的校园暴力防治措施 97
第二节 改善薄弱学校的内、外部关系 98
一、提升薄弱学校在外部关系中的场域位置 99
二、改善和缓和薄弱学校的内部关系 103
第三节 通过学校安全管理防治校园暴力 107
一、安全领域中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107
二、学校安全的事前预防措施调查 113
三、学校安全的事后处理方式调查 117
四、学校安全管理的组织准备和制度选择 126
五、对易发的校园暴力类型进行专项治理 132
第四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防治校园暴力的措施借鉴 137
一、美国校园暴力的学校防治措施 137
二、挪威校园暴力的学校防治措施 142
三、日本校园暴力的学校防治措施 143
四、我国台湾地区校园暴力的学校防治措施 144
第五章 防治校园暴力的立法建议 147
第一节 通过安全立法防治校园暴力 147
一、学校安全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47
二、现行防治校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析 150
三、学校安全法的立法层次和立法原则 153
第二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学校安全立法的借鉴 155
一、美国的学校安全立法 155
二、日本的学校安全立法 166
三、中国台湾地区的学校安全立法 170
四、对我国校园安全立法的启示 174
第三节 我国学校安全法的基本结构 177
一、安全机构和制度 177
二、家庭、社会和司法保护的责任与义务 180
三、法律责任 186
四、《学校安全法》的基本结构设想 189
第六章 关注网络时代中学校园暴力的新形式 191
第一节 网络时代校园暴力的新问题 191
一、校园暴力的空间拓展 192
二、校园暴力的影响扩大 194
三、校园暴力的防治难度增加 195
第二节 网络欺负:网络时代校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196
一、网络欺负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198
二、网络欺负的原因解释——计划行动理论的视角 206
三、网络欺负的防治措施 208
第三节 关注校园暴力的旁观者 210
一、旁观者及其分类 211
二、旁观者行为的理论解释 212
三、旁观者行为的影响因素 215
四、对策与建议 219
参考文献 222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