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琴琴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710937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研究》由中国劳动学院副院长沈琴琴主编。本书沿着“理论→实证→政策”的逻辑顺序展开,并将研究内容分为相互关联、前后呼应的四个部分,即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有关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进行介绍和评议,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进行定义和分类,由此确立本项目最基本的概念体系和研究基础。理论分析部分主要探讨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和决定机制,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对企业绩效、劳动者福利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最终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衡量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及其绩效的测量指标体系框架,从而为相关实证分析提供思路、框架与理论依据。实证研究部分主要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变迁和表现形态角度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现状进行考察,重点探讨中国体制内、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在灵活性与安全性方面的突出特征,反映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基本特征。政策研究部分主要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根据我国二元经济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社会双重转型特征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探讨适度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与目标 6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8

四、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0

第一篇 综述篇 15

第一章 相关文献回顾: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问题研究 15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理论研究 15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及相关概念界定 16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21

三、劳动力市场过度灵活性与安全性带来的问题 25

四、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平衡 27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经验研究 32

一、测量指标 32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5

三、劳动力市场政策、就业保护法规与劳动力市场绩效 36

第三节 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39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界定 39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测量与评价问题 40

三、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政策分析 41

第四节 概念界定 42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定义和分类 42

二、劳动力市场安全性的定义和分类 43

第二篇 理论篇 47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和决定机制 47

第一节 概念模型 47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 49

一、实体因素 49

二、制度因素 60

第三节 决定机制分析 73

一、主体决策机制及其均衡 73

二、影响均衡的因素 77

三、三方机制:动态调整的集体协商 81

结语 82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绩效分析 84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对企业的影响 84

一、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84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86

三、对企业成本与效率的影响 90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对劳动者的影响 92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劳动者的影响 93

二、灵活用工对劳动者的影响 94

三、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者的影响 97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99

一、对就业的影响 99

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02

三、对宏观劳动关系的影响 104

结语 105

第四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测量指标研究 107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07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指标及测量 109

一、外部数量灵活性指标 109

二、内部数量灵活性指标 111

三、功能灵活性指标 112

四、财务或工资灵活性 113

五、距离灵活性 114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安全性的指标及测量 115

一、工作岗位安全性 115

二、就业安全性 117

三、收入安全性 119

四、组合安全性 122

第四节 指标的应用领域 124

一、用于制度分析 124

二、用于现状评估 125

三、用于影响因素分析 125

四、用于绩效分析 125

结语 125

第三篇 实证篇 129

第五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制度变迁视角 129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历史回顾 129

一、僵化的就业体制松动,劳动力市场逐渐萌芽(1978—1983年) 129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逐步提高(1984—1994年) 131

三、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快速增长(1995—2007年) 134

四、劳动力市场“过度灵活”问题日益凸显(2008年至今) 137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制度变迁 139

一、所有制结构改革 140

二、用工制度改革 141

三、工资制度改革 142

四、劳动法律和法规 144

五、劳动力市场政策 145

第三节 制度变迁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 146

一、户籍制度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 147

二、歧视性就业政策导致体制外劳动者的就业安全性不足 148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能保证体制外劳动者的就业安全性 152

四、垄断行业对体制外劳动者设置了就业进入壁垒 154

结语 155

第六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57

第一节 课题调研基本情况 157

一、调研目的 157

二、调研对象和内容 158

三、调研方法 158

四、企业问卷的样本结构 158

五、员工问卷的样本结构 159

第二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现状及问题 161

一、外部灵活性现状 161

二、内部灵活性现状 164

三、功能灵活性现状 166

四、工资灵活性现状 166

五、距离灵活性 170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安全性现状及问题 170

一、工作岗位安全性现状 170

二、就业安全性现状 173

三、收入安全性现状 174

四、组合安全性现状 179

第四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79

一、所有制结构是影响灵活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179

二、劳动者年龄特征是影响灵活安全性的主要人口因素 183

三、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是保障安全性的重要人口因素 187

四、地区、职业和行业结构是影响灵活安全性的局部因素 192

五、《劳动合同法》是目前影响灵活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制度因素 195

结语 208

第七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体制内外劳动力子市场的实证分析 211

第一节 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211

一、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212

二、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 214

三、体制内分化,劳动力市场内部的差异凸显 218

四、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灵活不足,安全有余”的影响 219

第二节 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221

一、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222

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 224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 227

一、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差异 228

二、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劳动力市场安全性的差异 231

结语 233

第八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绩效分析 236

第一节 灵活安全性的市场绩效 236

一、劳动力市场绩效与灵活安全性的关系 236

二、劳动者个人、家庭福利状况与灵活安全性的关系 238

三、企业绩效与灵活安全性的关系 241

第二节 绩效回归结论 252

第三节 绩效回归结果的政策启示 253

结语 255

第九章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选择:国际经验借鉴 256

第一节 德国:从僵化到灵活与安全的转变 257

一、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背景 257

二、哈茨改革下的德国劳动力市场转变:从僵化到灵活 258

三、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261

四、德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化与稳定化的绩效评价 262

第二节 荷兰与丹麦: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模式 263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模式的产生 264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模式的特征 265

三、金融危机对灵活安全模式的挑战 268

四、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模式对劳动力市场绩效的影响 269

第三节 印度:发展中国家的探索 271

一、印度的经济转型 271

二、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法律包裹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275

三、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 277

第四节 从国际比较中得到的启示 278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成为大部分国家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取向 278

二、编织社会保护网,强调政府、雇主和劳动者责任的平衡 279

三、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实现岗位安全性向就业安全性的转变 281

四、立足本国国情选择劳动力市场模式 282

结语 283

第四篇 政策篇 286

第十章 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政策建议 286

第一节“灵活安全模式”的选择及其理论基础 286

一、选择劳动力市场模式的基本准则——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286

二、效率与公平平衡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灵活安全模式” 290

三、“灵活安全模式”的基本特征 291

第二节 建立“灵活安全模式”面临的现实约束 294

一、劳动力供给问题 294

二、劳动力需求问题 296

三、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问题 298

四、收入分配问题 300

五、劳资关系问题 302

六、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 303

第三节 基于“灵活安全模式”面向现实的政策建议 305

一、以减少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为取向的就业政策 308

二、以平衡各方权责为取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311

三、以强化安全性为取向的社会保护政策 314

四、以和谐稳定为取向的劳动关系调节政策 316

五、以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为取向的户籍制度改革 320

六、以地区劳动力市场平衡发展为取向的中西部开发政策 323

第四节 基于“灵活安全模式”面向未来的战略设计 325

一、灵活性与安全性初步平衡阶段:2013—2020年 325

二、灵活性与安全性基本平衡阶段:2021—2050年 327

三、灵活性与安全性全面平衡和发展阶段:2051—2100年 329

结语 329

主要参考文献 331

附录一:企业调查问卷 362

附录二:员工调查问卷 370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