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四个有关的基本概念 1
一、金融危机 1
二、金融危机治理 4
三、金融危机的国际治理 6
四、金融危机的全球治理 7
第二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7
一、研究的背景 7
二、研究的意义 15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28
一、基本思路 28
二、技术路线 30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点 30
第二章 金融危机及其治理研究的有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32
第一节 经济学领域的金融危机理论研究 32
一、有关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形成机理的研究 33
二、关于金融危机国际传导的研究 38
第二节 基于危机管理思想的金融危机治理研究 45
第三节 涉及金融危机国际治理的有关研究 48
第四节 有关全球治理思想的研究 51
小结 55
第三章 金融危机治理的主体及其行为分析 56
第一节 金融危机治理的主体及其行为的分析框架 56
一、金融危机治理的各类主体及其在治理中的作用 56
二、各治理主体行为的一般性分析框架 59
第二节 各主体的危机治理行为的一般分析 70
一、不同国家主体的危机治理行为分析 70
二、两个代表性区域性主体的危机治理行为分析 77
三、多边主体的危机治理行为分析 82
四、微观主体的危机治理行为分析 86
第三节 对金融危机国际治理首要主体IMF的深人分析 87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IMF主要职能的转变 87
二、IMF危机治理行为的深入分析 89
三、IMF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97
小结 106
第四章 金融危机国际治理的机制与效应分析 107
第一节 金融危机国际治理的形成机理 107
一、共同利益的存在是金融危机国际治理的基础 107
二、互助原则的建构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动力 111
三、规模经济、交易成本和议题网络等促成了危机治理的国际机制 113
第二节 金融危机国际治理机制的基本内容 115
一、事前治理机制 115
二、事中治理机制 118
三、事后治理机制 119
第三节 金融危机国际治理的积极效应 120
一、规模经济效应 120
二、信心效应 122
三、资源引导效应 124
四、金融危机国际治理的最终目的效应 127
小结 128
第五章 现行金融危机国际治理机制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30
第一节 金融危机事前治理的国际合作薄弱 130
一、有关各方之间事前的交流沟通不足 130
二、IMF与成员国的政策磋商往往效果不佳 133
三、各成员国在事前治理中各自为政 134
第二节 国际监管效果不佳 135
一、对银行业的监管比较薄弱 135
二、《巴塞尔协议》的实施不理想 136
三、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国际监管存在严重缺陷 141
第三节 没有常备、稳定的危机反应机制 144
一、缺乏有效的危机治理预案 144
二、金融危机国际治理行动的或有特性 145
第四节 多边性主体采取治理行动的标准呈现双重性 147
一、多边性主体治理行动的政治色彩明显 147
二、多边性主体的治理行动常常受到其他主体的牵制 149
第五节 多边性危机治理行动的效果不确定 150
一、多边治理的效果难以事先预料 150
二、许多治理的长期效果不明显 152
三、一些受援国不得不请求IMF的二次援助 154
第六节 国际治理机制缺陷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55
一、有关治理主体过分自利的动机和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 156
二、多边治理主体本身的治理缺位 157
三、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不对称 159
四、国际治理反而加重了一些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161
小结 165
第六章 从金融危机的国际治理到全球治理 167
第一节 金融危机全球治理的含义与价值 167
一、引入金融危机全球治理的契机 167
二、金融危机全球治理的含义 178
三、金融危机全球治理的价值 183
第二节 金融危机全球治理机制的新兴主体及其作用 185
一、金融危机全球治理机制的新兴主体 185
二、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及其危机治理行为的分析 189
三、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在金融危机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194
第三节 金融危机全球治理的预期绩效 206
一、金融危机全球治理模式的有效性 206
二、全球治理将强化国际机制的效力 208
三、金融危机治理的有效性 211
小结 213
第七章 深化金融危机全球治理机制的建议 214
第一节 深化金融危机全球治理机制的一般策略 214
一、推动经济全球化继续向纵深发展 214
二、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 216
三、加强政治关联机制 219
四、将危机治理与价值创造的目的有机结合起来 222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金融危机全球治理的具体措施建议 223
一、提倡审慎对待资本自由流动和资本账户开放问题 223
二、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国际监管合作 227
三、建立统一、常备的金融危机全球治理反应机制 231
四、对IMF进行相应改革 236
五、加强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 241
小结 242
参考文献 243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