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小立亦百年 明清女性画像文本探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文芳著
  • 出 版 社: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571515755
  • 页数:482 页
图书介绍:

导论编 1

女子写真:视觉化的魅影流动 1

一、女性画像的历程 1

(一)晋唐的画迹与文献 1

(二)宋元以降的载录 7

二、明清时期女性画像的盛况 11

(一)人物画沈寂后复兴 11

(二)传神理论的成熟 13

(三)为女子传神 17

三、男造的审美景观与迷魅梦境 19

(一)审美景观 20

(二)迷魅梦境 25

四、女性画像的权力映照 27

(一)镜中影像 27

(二)侧面性取角 30

(三)装框意识 34

(四)权力的映照 39

五、女性画像的范畴思考 41

(一)女性文化的研究风潮 41

(二)视觉化的文本 43

1图像类 44

2题咏类 47

(三)论题意涵 49

六、本书的篇章架构 53

(一)女主角:崔莺莺、杜丽娘 53

(二)姬妾:柳如是、张忆娘 54

(三)闺秀:顾太清 56

(四)本书概说 57

尾声无尽的阅读与诠释 60

第一编 女主角 63

遗照与小像:莺莺画像的文化意涵 63

一、引论 63

(一)缘起 63

(二)回到历史现场:普救寺的一幅画像 65

二、三种重要的莺莺画像 72

(一)陈居中的「崔孃遗照」 72

(二)唐寅的「莺莺遗照」 75

(三)陈洪绶的莺莺像 78

三、明代愁郁幽邃的莺莺气质 82

(一)「遗照」的图像语汇 82

(二)凝睇怨绝的画像 84

(三)文学女子忧郁寡欢 86

(四)《西厢记》改编的悲剧意识 88

四、清代端庄秉礼的莺莺魅力 90

(一)唐寅传奇 90

(二)金批西厢与道德回归意涵 92

(三)几种清刊本的「双文小像」 94

(四)「小像」的新图像语汇 96

五、结论:画像的视觉文化意涵 99

以幻为真:杜丽娘与画中人 103

一、引论 103

(一)《牡丹亭》风潮 103

(二)形塑杜丽娘 106

(三)本文的论题 108

二、杜丽娘写真 109

(一)戏文中的丽娘 109

(二)版画中的丽娘 113

三、杜丽娘的闺阁知音 122

(一)《牡丹亭》的女性读者 122

(二)丽娘如镜:女性自我影像的投射 126

1.俞娘:杜丽娘的宿命 126

2.小青:杜丽娘的悲影 127

3.叶小鸾:杜丽娘隔世再现 133

4.钱宜:与杜丽娘梦遇 135

四、「画中人」与魂旦形象及审美意识 139

(一)「画中人」故事系列 139

(二)吴炳《画中人》及魂旦形象 145

1.情节梗介 148

2.形塑郑琼枝 150

(三)「因病生妍」的审美意识 154

五、「画中人」的多重性别意涵 158

(一)男性的凝视 158

(二)阴柔气质 160

(三)女性的自我意识 162

(四)虚构的真实 166

(五)结语 169

六、余想 169

第二编 姬妾 173

幅巾、红粧与道服:观看柳如是(1618-1664)画像 173

一、引论 173

(一)一首陈文述的题画诗 173

(二)本文论题的成立 175

二、幅巾男像 177

(一)顾苓〈河东君传〉 177

(二)〈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 179

三、粉黛红粧 184

(一)词体书写 184

(二)即景写真 186

(三)粉黛造像 188

四、对照性观看 191

(一)性别阅读 191

(二)秦淮诸艳 195

五、蘼芜香影 199

(一)陈文述修墓 200

(二)绘图征诗 202

(三)蘼芜意象 205

六、道服像与仙魅 206

(一)河东君入道 206

(二)道服像 208

(三)仙魅 211

七、结论 215

(一)隐喻的物件 215

(二)弔故 217

(三)复叠的影像 217

拂拭零缣读艳歌:〈张忆娘簪华图〉的百年阅读 221

一、引论 221

(一)两首题画诗 221

(二)一幅歌姬画像 224

(三)本文论题的成立 226

二、本事与画面意涵 228

(一)本事 228

(二)画面 230

(三)簪花图式与意涵 232

三、画像流传 235

(一)江标题记的本子 236

(二)许汉卿题记的本子 237

(三)江、许二本的比对 238

(四)流传 241

(五)「复本」:芥园藏本 242

1.绘作动机与所有权人 243

2.画面 244

3.题识概况及流传 246

四、题咏的时段与社群 248

(一)第一波:绘像当代 248

(二)第二波:半世纪后 250

(三)第三波:一世纪后 254

(四)零星题咏:百二十年后以迄民国 255

(五)小结 257

五、当代的观看 258

(一)缔结文谊与建构声誉 258

(二)奔驰的绮思遐想 262

1.当年姜老妒偏愁:姜实节 262

2.痴心愿作鹣鹣鸟:惠士奇 263

3.其他文人的妒羡之情 265

六、后世的阅读 266

(一)创造言说的位置 267

(二)强烈的书写企图 270

(三)穿梭典故的视线 274

1.薛涛 274

2.赵颜的画中人 276

3.崔徽 277

4.苏小小 278

5.神女 279

(四)拟设迷幻式传奇 280

1.射覆的游戏 280

2.宗教性观想 282

3.性感的图像 284

七、「真迹」与「复本」的互文 286

(一)一座人物桥梁:袁枚 286

1.首题杨晋画卷 288

2.二题方婉仪画卷 291

(二)与尽开放的互文 291

1.隔代对话:师生、祖孙、父子 292

2.和咏团体 293

3.异时异地的题家 295

八、结论 298

(一)具有文化再生力的流传 298

(二)互文性强的题咏诗学 299

尾声 一座献给文学史的永恒纪念碑 301

〔附录〕:〈张忆娘簪华图〉名士题咏系年表 303

第三编 闺秀 309

一个闺阁的视角:顾太清(1799-1877)的画像题咏 309

一、引论 309

(一)一幅闺阁小照 310

(二)顾太清画像的书写意涵 312

二、夫妻画像的自题与互题 315

(一)奕绘的画像 315

(二)夫妻的道装像 320

1.太清的〈道装像〉 320

2.奕绘的〈黄冠小照〉 322

(三)太清的〈听雪小照〉 323

1.自题与他题 323

2.画像观看的性别角度 326

3.传世欲望 328

三、两幅歌妓画像 332

四、一幅少女遗像 336

五、两幅男性画像 338

六、太清生命历程的转折 341

七、嘱题画像、雅会图与女性社群 345

(一)缔结交游圈 345

(二)汉满之间的交谊 346

(三)仕女画嘱题 348

(四)女性诗社 349

(五)诗会图 350

八、闺阁画像与来世盟约的姐妹情谊 354

(一)三幅知己的闺阁画像 354

1.李纫兰/〈兰风展卷小照〉 354

2.许云林/〈湖月沁琴图小照〉 355

3.沈湘佩/〈梅林觅句小照〉 356

(二)姐妹情谊/与君世世为弟兄 358

九、余论:冬闺刺绣图与才女的自我定位 362

(一)冬闺刺绣图与才女教育 362

(二)女性的文学声誉 364

(三)步向终曲 365

〔附录〕:顾太清画像题咏年表 368

附编 371

书写才女:烟水散人的《女才子书》 371

一、引论:小青开场 371

二、烟水散人与《女才子书》 375

三、塑造「女才子」的典型 377

(一)叙述环节 377

(二)形塑才女的基调:德、色与才 378

(三)传统女行意涵的扩充 381

四、两重笔调:欲望与历史 383

(一)遐想、福薄与情痴 383

(二)焚余、补阙与史才 386

五、绣像:文本的视像展演 392

六、读者的声音 395

(一)与作者同调的文本造访者 395

(二)穿梭于字里行间的对话者 398

七、余论 402

(一)自我投射与自恋的书写倾向 402

(二)一名专业作家与一个通俗的合成视野 404

细读与嘲谑:《柳如是别传》读后隅记 409

一、引论 409

(一)为沈埋者昭雪 409

(二)陈寅恪的心史 411

(三)诠释的迷雾 412

(四)本文论题的说明 415

二、细读 416

(一)不避琐细 417

(二)作者亦读者 420

(三)填补空隙 423

(四)心理分析 425

(五)创造性的诠释 429

三、嘲谑 434

(一)讪笑俗陋 435

(二)调侃窘态 437

(三)洞穿心机 440

(四)同情悲悯 442

(五)深沈感慨 445

四、结论 447

(一)孤怀遗恨 447

(二)游戏试验 449

(三)眼口耳心 450

参考文献 453

附图目录 465

因缘·细节·声光·涟漪(后记)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