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铜石地区地质工作程度 1
1.1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1
1.2 区域物化探工作 1
1.3 矿产地质工作 2
1.4 科研工作 2
2 成矿地质背景 4
2.1 地层 5
2.1.1 新太古界 5
2.1.2 新元古界 5
2.1.3 古生界 6
2.1.4 中生界 8
2.1.5 新生界 9
2.2 构造 9
2.2.1 区域构造特征 9
2.2.2 燕甘断裂带基本特征 11
2.2.3 燕甘断裂带次级控矿断裂 11
2.2.4 燕甘断裂带次级矿后断裂 14
2.2.5 控矿断裂的构造活动及应力分析 15
2.3 岩浆岩 19
2.3.1 铜石岩体 19
2.3.2 铜石岩体的控矿作用 30
2.4 地球物理特征 33
2.4.1 岩石γ能谱含量特征 33
2.4.2 磁场特征 33
2.4.3 重力场特征 36
2.4.4 铜石岩体的地电特征 40
2.5 地球化学特征 41
2.5.1 同位素地球化学 41
2.5.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2
2.5.3 化探异常特征 43
3 典型矿床特征分析 47
3.1 研究区矿化类型 47
3.2 脉状爆破角砾岩型——归来庄型金矿 47
3.2.1 矿床地质特征 47
3.2.2 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55
3.2.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8
3.2.4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64
3.2.5 归来庄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66
3.3 筒状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卓家庄金矿 70
3.3.1 矿床地质特征 71
3.3.2 矿石类型 73
3.3.3 矿石组构 74
3.3.4 矿石的矿物组成 75
3.3.5 金矿物特征 75
3.3.6 角砾岩筒的分带特征 75
3.3.7 围岩蚀变特征 76
3.3.8 矿床类型及成因 77
3.4 层状碳酸盐岩型金矿——磨坊沟金矿 77
3.4.1 矿床地质特征 78
3.4.2 矿石类型 79
3.4.3 矿石结构构造 79
3.4.4 矿石的矿物组成 80
3.4.5 矿石化学成分 80
3.4.6 金矿物特征 81
3.4.7 围岩蚀变 81
3.4.8 成矿流体特征 82
3.5 铜石地区金成矿模式 84
4 基于GIS技术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原理 85
4.1 GIS技术概述 85
4.2 GIS技术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原理 85
4.3 主要应用工具介绍 87
4.3.1 MAPGIS简介 87
4.3.2 ArcView简介 88
4.4 数据库建设 88
4.5 数据来源及标准化设计 89
4.5.1 数据来源 89
4.5.2 数据的标准化设计 89
4.6 图层划分方案设计 89
4.7 图形数据库的建立 90
4.8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92
4.8.1 图元编号设计 92
4.8.2 属性结构设计 92
4.8.3 属性数据的输入 96
4.9 预测方法 97
4.9.1 布尔逻辑法 97
4.9.2 代数法 97
4.9.3 证据加权法 98
4.9.4 层次分析法 98
4.9.5 多因素套合分析法 99
4.9.6 模糊逻辑法 99
4.9.7 本次成矿预测的流程 102
5 基于GIS的铜石地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104
5.1 现代成矿理论对本次成矿预测的指导 104
5.1.1 地幔柱成矿理论 104
5.1.2 成矿系列与成矿系统理论 109
5.1.3 相似类比理论 111
5.1.4 矿床成因模式理论 112
5.2 预测准则及成矿标志的建立 114
5.2.1 预测准则 114
5.2.2 主要找矿信息标志 115
5.3 成矿预测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117
5.3.1 地质信息 117
5.3.2 地球物理信息 119
5.3.3 地球化学信息 131
5.4 预测区圈定原则、方法、分类 142
5.4.1 预测区圈定原则 142
5.4.2 预测区圈定方法 142
5.4.3 预测区分类 142
5.5 铜石地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142
5.5.1 综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143
5.5.2 预测模型的量化及运算 143
5.5.3 预测靶区的初步圈定及解释 151
5.5.4 预测靶区资源量估算 153
5.5.5 预测靶区野外检查 156
6 结论 157
6.1 主要结论 157
6.1.1 铜石地区金矿主要找矿标志 157
6.1.2 铜石地区金矿找矿模型 157
6.1.3 铜石地区金矿成矿模式 158
6.2 铜石地区金矿成矿预测结果及其有效性 158
6.2.1 预测结果 158
6.2.2 预测有效性 158
6.3 创新性 159
6.4 存在问题 160
6.5 建议 160
主要参考文献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