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建设双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想 1
第一节 不同学科对双语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述评 2
一、语言学对双语问题的研究 2
二、心理学对双语问题的研究 3
三、教育学(课程、教材、教法)对双语问题的研究 4
四、历史学对双语问题的研究 5
五、民族学、社会学对双语问题的研究 6
六、双语问题研究成果述评 6
七、双语学概念的提出 9
第二节 双语学理论框架的构想 10
一、关于双语学的学科名称与定义 10
二、双语学与其它学科及研究领域的关系 11
第三节 《双语学纲要》的主要章节及主要思想 15
第四节 双语学建设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8
一、双语学建设中的不利因素 18
二、双语学建设中的有利因素 21
结束语 23
第一篇:双语学习 27
第一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第一语言学习 27
第一节 幼儿第一语言的习得 28
一、幼儿第一语言的语音习得 28
二、幼儿第一语言的词汇习得 29
三、幼儿第一语言的语法习得 29
四、幼儿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 30
五、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特点及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思考 33
第二节 少儿期(6—11岁)第一语言的发展 37
一、读写能力的获得是小学第一语言教学的主要的目标 37
二、阅读技能发展支持下的智力发展 37
三、与小学生第一语言学习相比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 38
第三节 青少年期(12—19岁)第一语言的发展 39
一、语文能力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步推进 40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互促共进 40
三、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40
四、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的互相结合 41
第四节 中学生第一语言语文学习的过程 41
一、从简单的三种文体到复杂的三种文体 41
二、从现代文到古文 42
三、语文知识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43
四、从实用文体到艺术文体 43
五、从日常内容到科学内容 44
六、传统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45
第五节 青壮年(20—39岁)第一语言的发展变化 45
一、青壮年期第一语言能力全面发展并达到人生高峰 45
二、第一语言的发展与工作性质高度相关 46
三、青壮年的第二语言发展 47
第六节 中老年(40—64岁)第一语言的发展变化 48
一、中老年第一语言的发展 48
二、中老年第二语言的发展 49
第七节 老年期(65岁以上)第一语言的发展变化 49
一、老年期的第一语言发展 50
二、老年期的第二语言发展 50
第二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学习 51
第一节 第二语言学习的环境和类型 52
一、几种第二语言学习的典型途径 52
二、对语言环境与学习主体的分类 53
三、目的语环境的不同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54
四、目的语言环境的不同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 57
第二节 第二语言学习经验的总结 60
一、成人快速学口语的方法 61
二、庄淇铭的神奇语言学习法 61
三、俞敏洪的英语学习法 62
第三节 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各种流派及其成果介绍 67
一、儿童双语习得研究 67
二、中小学学生双语学习研究 71
三、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假说 74
四、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77
第三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多语学习 86
第一节 第三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 86
第二节 目的语环境中和目的语环境外的多语学习 87
一、目的语环境中的多语学习 87
二、目的语环境外的多语学习 95
三、口语和阅读并重的多语学习 102
第三节 第三语言学习按媒介语言可分两种学习途径 102
一、用第二语言学习第三语言 102
二、用第一语言学习第三语言 103
第四节 多种语言对比研究在多语学习中的意义 105
一、语言对比研究的多种类型 105
二、多语句型对比研究的基本理念 106
三、多语句型研究的实例——四种语言的句型对比 108
第五节 与多语学习相关的其他问题 113
一、第一、第二、第三语言哪个水平最好? 113
二、语言学习要与遗忘作斗争 115
三、不要惧怕语言学习但要慎重对待语言学习 115
四、实事求是地看待语言的功能,以平和的态度对待语言学习 116
第二篇:双语教学 121
第四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教学 121
第一节 第二语言教学的设计 122
一、总体设计 122
二、教学计划 124
三、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 128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确定 130
一、语音教学 131
二、词汇教学 133
二、语法教学 139
四、文字教学 142
五、语言功能的研究 149
第三节 教学规程:教材、备课、课堂讲授、语言测试 150
一、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150
二、备课与写教案 153
三、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课堂教学 154
四、语言测试 158
第四节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 160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160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161
三、情景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162
四、阅读法(Reading Method) 162
五、自觉对比法 163
六、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163
七、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 164
八、自觉实践法 165
九、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166
十、人本派教学法 166
十一、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167
十二、对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的总结与分析 169
第五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双语教学管理 172
第一节 国家政治与教育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 172
一、国家政治制度影响教育管理制度的确立 172
二、社会变革影响教育管理模式的变化 173
三、教育管理模式影响办学效益 174
四、教育管理状况影响着社会语言生活的发展 176
第二节 公办教育的优势与劣势 177
一、中国现阶段教育管理模式对教育效率、双语教学的影响 177
二、现有体制内中国一线基层教育管理者的智慧与创造 182
第三节 民办教育的优势与劣势——以“新东方”外语培训中心为例 185
一、瞄准时代需求的关键点,从出国语言培训做起 185
二、白手起家,公司发展进入第一个黄金时期 186
三、注重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品质 186
四、看好私立大学在中国的需求与发展前景 187
五、新东方语言培训中心的主要经验 187
第四节 提高教育效益的出路在于教育体制的改革 189
一、国家要大力办好民办教育 190
二、公办教育应借鉴民办教育的优点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 192
三、第二语言教学有可能率先成为教育改革的领域 194
第六章 双语教学、双语教育与民族教育 196
第一节 双语学视角中的双语教育 198
一、双语教育的目标 198
二、双语教育机构体系的建立及其管理 199
三、双语教育的教学内容 199
四、双语教育中的几个经常探讨的问题 200
第二节 双语学视角中的民族教育 204
一、正确处理宗教与民族文化教育的关系 204
二、处理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208
三、跨文化教育 208
第三篇:双语的社会问题 213
第七章 文化概念的层级与语言研究的关系 213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层面上的文化概念 213
一、文化人类学层面上的广义文化概念 213
二、广义文化概念与民族文化概念 214
三、人类共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15
第二节 宏观文化语言学层面上的文化概念 215
一、宏观文化语言学层面上相对于语言的广义文化概念 215
二、宏观文化语言学关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探索 215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层面上的文化概念与双语社会问题研究 218
一、政治经济学层面上的文化概念 218
二、双语社会问题研究中的文化概念 218
第四节 双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文化概念 225
一、语言的形式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 225
二、第二语言文化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两种文化的差异部分 226
三、第二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文化交流的实践 226
四、语言交流、文化交流实践所涉及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 226
五、文化教学中的交际文化属于狭义文化概念 227
第八章 地理环境与语言生活 228
第一节 对原始渔猎采集阶段语言状况的猜想 228
一、语言的产生 228
二、原始渔猎采集阶段语言状况的猜想 229
三、农业的产生,定居生活的形成,为方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29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人类语言活动发生的影响 230
一、地理环境通过人类农业活动对人类语言生活的影响 230
二、地理环境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232
三、地理环境通过影响交通运输对人类语言生活的影响 234
第三节 城市对中心方言形成的影响 235
一、农业发展与城市形成的关系 235
二、城市是区域方言形成的中心 236
第四节 工业社会地理环境对城市区位及其语言的影响 237
一、工业化是近代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237
二、资源开发成为决定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 237
三、现代社会世界性城市的形成对语言的影响 237
四、新兴产业的兴起正在加速国际性通用语言的形成 238
第五节 地理环境通过政治区划对人类语言生活的影响 239
一、国家是政治区划重要的形式 239
二、政治区划(国界、地州界)对自然地理的依赖性 240
三、政治区划(国界、地州界)对语言的塑造作用 249
四、政治区划(国界、地州界)对语言塑造作用的有限性 250
结语 250
第九章 人口与语言生活 251
一、人口是语言生活产生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251
二、人口状况是决定语言生活的直接因素 251
第一节 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对其语言的影响 252
一、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较容易发展成为功能较为完善的语言 252
二、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 252
第二节 不同民族人口的分布状况对其语言生活的影响 253
一、民族的聚居对其语言生活的影响 253
二、民族的散居对语言生活的影响 254
三、中国各民族的人口构成与双语结构的几种类型 254
第三节 不同民族语言接触的密切程度决定着双语的发展程度 255
一、日常生活的语言接触 255
二、经济生活中的语言接触 256
三、学校学习中的语言接触 256
四、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语言接触 258
五、不同民族在媒体传播中的语言接触 258
六、不同民族间的通婚对语言接触的影响 258
第四节 不同民族人种上的特点对其语言生活的影响 259
一、人种的起源 259
二、人种的划分 259
三、地理人种 260
四、人种、种族的融合和变化 261
五、人种、种族与民族概念上的异同 262
六、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263
七、人种、种族意识在语言态度、语言关系上的投射 263
第五节 人口素质对语言生活的影响 265
一、不同民族整体的健康水平对其语言生活的影响 265
二、不同民族整体的文化素质对语言生活的影响 266
第十章 经济与语言生活 268
第一节 经济与民族共同语 268
一、共同的经济生活是民族共同语言形成的重要条件 268
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水平 269
第二节 经济与双语的关系 271
一、经济活动是不同语言接触的最早途径之一 271
二、经济活动是语言接触、双语形成最普遍、最持久的原因 271
三、经济是政治活动、人口迁移、科学文化活动的原因与目的 271
第三节 经济上的发达程度决定着语言的传播能力 272
一、与人口因素相比经济因素对语言地位的影响更加有力——以汉语为例 272
二、与国家主权的影响相比经济因素对语言地位的影响更加深刻——以肯尼亚语言状况为例 275
三、与文化因素相比经济因素对语言地位的影响更加现实——以加拿大魁北克法语功能为例 277
四、在欧盟内部经济仍是影响语言生活的主要因素——以欧盟的语言生活为例 281
五、经济因素最终决定语言的地位与传播能力——以英语成为国际性通用语的历史过程为例 283
六、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影响着语言实际地位的变化——以比利时语言格局的变化为例 285
第四节 经济的各个要素对双语的影响 286
一、劳动者方面的优势对语言传播能力的影响 286
二、劳动资料方面的优势对语言传播能力的影响 287
三、劳动对象方面的优势对语言传播能力的影响 287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语言威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88
第五节 双语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反作用——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外语学习出国留学为例 289
一、第一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 289
二、第二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 290
三、第三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 291
四、第四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 292
五、第五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 292
六、学习外语、出国留学不能代替本国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293
第十一章 政治与语言生活 295
第一节 政治、国家与国家功能的发挥 295
一、国家的基本要素 295
二、国家的职能 296
第二节 国家对国内语言生活的规划与管理 297
一、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立法的概念 297
二、规划与推行国家通用语言 298
三、规划、协调语言关系 299
(一)为了强化国家的统一,实际推行英语至尊的语言政策——以美国为例 299
(二)在保证英语地位稳固的前提下,发挥其它语言促进国家繁荣的作用——以澳大利亚为例 300
(三)把国家的和繁荣与发展作为国家语言规划的主要目标实际推行英语——以新加坡为例 301
(四)为了维系国家的统一,平均使用两种官方语言——以比利时为例 302
(五)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法律上一律平等前提下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中国为例 304
四、规划并推行外语教学 304
五、在国家境外传播本国语言 305
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语言传播 305
一、政治因素影响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306
二、政治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促进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 307
三、西方国家通过政治发展加强本国综合实力提高本国语言社会功能的过程 308
四、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及对汉语社会功能发展的影响 317
五、国家综合国力与国家语言传播相匹配的世界图景 332
第四节 各政治势力在语言问题上的博弈与斗争 335
一、民族作为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在政治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335
二、民族间矛盾与斗争在语言问题上的博弈与斗争 337
三、一个由语言问题引发民族独立运动的完整过程——以孟加拉国为例 339
第五节 国家政治生活的健康与语言规划的正确、有效呈正相关 344
一、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与语言规划的正确决策密切相关 344
二、政府行政职能的务实高效与语言规划准确到位的落实密切相关 345
三、国家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对语言规划的决策与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347
四、正确认识政治与语言的关系,处理好复杂社会环境中的语言问题 348
第十二章 文化(宗教)与语言生活 351
第一节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52
一、功能理论对宗教的认识 352
二、功能理论关于宗教六个方面的功能 354
三、宗教和社会相互影响的基本过程 355
四、宗教与世俗政治的关系 358
第二节 宗教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而影响语言生活 359
一、宗教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影响 359
二、宗教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进而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 363
第三节 宗教活动对语言生活的直接影响 370
一、宗教对宗教圣语规范与发展的影响 370
二、宗教对传入地区语言生活的直接影响 373
第四节 宗教对语言生活影响的两面性 378
本章结束语:探讨宗教与语言生活之间关系的意义 381
后记 382
《双语学纲要》各章参考资料总目录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