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工程教育发展 3
第一章 工程师职业发展 3
第一节 “工程师”词源解析 3
第二节 工程师行业成长史回顾 5
第三节 工程师职业及工程知识问题 10
第四节 当今工程师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问题 17
第二章 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综述 20
第一节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阶段特征 20
第二节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就 21
第三节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27
第三章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技术人才培养问题 31
第一节 西方工程教育中“通识”的含义 32
第二节 “通识”与中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34
第三节 “深度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40
第四章 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 46
第一节 欧林工学院的由来 46
第二节 “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及实践 47
第三节 对欧林试验的评价 52
第五章 清华大学某工科系创新人才培养案例研究 53
第一节 案例简介及案例研究过程回顾 53
第二节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通识教育”理念 57
第三节 案例总结和讨论 67
附 录 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 70
第二篇 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践探索 7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解读 77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82
左铁镛院士:“卓越计划”不仅是工程教育的事 83
为新型工业化培养卓越工程师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84
浙工大校长张立彬解说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 86
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87
徐匡迪:培养更多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服务国家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和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提出 9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赵琦:“卓越计划”要多方支持 92
中国首个工程教育学系在华东理工大学成立 ——用“全面工程教育”培养未来工程师 93
“真刀真枪”培养 让未来的工程师卓越起来 94
同济大学工程类专业今年首试“4 + 2”培养模式 9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希望更多这样的人才走出来 99
天津大学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田” 1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点 10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 工科生须实践一年 108
第三篇 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与对策 113
第一章 高校工程教育管理 113
第一节 工程教育须以求职为导向 113
第二节 是“教育”还是“学育” 114
第三节 为“工程师摇篮”正名 115
第四节 “关门办学”还是“开门办学” 117
第五节 教师的革命 119
第六节 课程设置谁主宰 122
第七节 “学以致考”还是“学以致用” 125
第八节 “听中学”还是“做中学” 127
第九节 评估的裁判与标准 130
第二章 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135
第三章 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之一:“做中学” 140
第一节 “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 140
第二节 CDIO的12个标准 142
第三节 技能大赛——“做中学”的重要环节 173
第四章 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之二:产学合作 177
第一节 产学合作发展战略 177
第二节 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178
第三节 建立完整的产业创新体系 184
第五章 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之三:国际化 189
第一节 工程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 189
第二节 什么是工程教育的国际化 191
第三节 实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要素 193
第四节 通过“用中学”提高英语能力 195
第五节 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典范 197
第六节 学习成功的国际化经验,实施工程人才强国战略 199
第六章 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障碍和对策 201
第一节 改革的障碍 201
第二节 改革战略与建议 204
第四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实施与创新探索 211
第一章 我国工程教育现状与问题 211
第二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归纳式教学 237
第三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创新:PBL问题式学习 252
第四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创新:CDIO工程教育改革 287
第五章 综合工程教育:一种改革创新试验 305
第五篇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 323
第一章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不同定位 323
第二章 创新人才人文素质的需求与构建 327
第三章 创新型实用人才的智能结构探析 331
第四章 创新型实用人才的职业道德目标 339
第五章 必须加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343
第六章 高等教育创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350
第七章 高职教育发展目标中的几个问题 356
第八章 高职教育发展目标、方向及对策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