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
上编——史话编 3
第一章 人物篇 3
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常华 3
朱启钤: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常华 8
北京自来水的创始人周学熙&常华 13
民国武侠大家王度庐&常华 17
为鲁迅刻名章的刘淑度&常华 21
体坛师表马约翰&常华 25
怀念捧哏大师赵世忠先生&马岐 30
忆故友——一代相声大师赵振铎&马 岐 33
四胡大师霍连仲&马岐 37
追述老一辈鼓曲音乐大师苏启元&马 岐 39
以“写字儿”、“跑合儿”为生的德宝峰&老北京网网友pangong 43
第二章 京韵篇 45
梨园行祭祀祖师爷的习俗&张卫东 45
梨园行的“犒箱会”与“五猖会”&张卫东 50
“破台”与“净台”的表演习俗&张卫东 54
“跳灵官”、“跳加官”、“报台”的表演习俗&张卫东 58
北京说唱艺人祭祀祖师爷的习俗&张卫东 63
相声起源与祖师爷&张卫东 67
柳暗花明的民间鼓曲&伊尔根 70
唱出一个春天来&伊尔根 75
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智化寺京音乐&高 巍 78
第三章 追忆篇 80
漫话作为奥运颁奖之花的月季&徐志长 80
北中轴延长线的人文魅力&祁 建 85
京城防卫&方彪 89
北京历史上的地震&杨玉昆 92
京城儿童运动类游戏杂忆&王作揖 97
京城儿童集体游戏回眸&王作揖 102
北京五中今昔&闪世昌 106
从“三圣观”小学到“宣师一附小”&闪世昌 109
中编——市井编 111
第四章 商贾篇 111
小店三章&常人春 111
(1)旧京商店跨行经营的“地道货” 111
(2)老外购买大鼓锣架——旧京杠房趣闻 113
(3)旧京的“鸡毛店” 116
叫卖三则&翟鸿起 119
(1)“萝卜赛梨哎——!” 119
(2)老豆腐、豆腐脑 121
(3)“馄饨开锅!” 123
盛夏五话&崔普权 126
(1)话茶 126
(2)话面 128
(3)话伞 129
(4)话扇 131
(5)话啤酒 134
名铺六家 136
(1)面人汤的面人制作技艺&高巍 136
(2)绒布玩具属唐家&高巍 137
(3)盛锡福:京华帽业的金字招牌&高巍 139
(4)涮羊肉首选东来顺&高 巍 141
(5)中山装传统制作技艺的知名企业——红都时装公司&高 巍 143
(6)清顺斋饽饽铺&老北京网网友pangong 145
第五章 街巷篇 147
大黑虎、小黑虎胡同名称的由来&常人春 147
阜成门内老虎洞的轶闻&常人春 149
洒满历史与现实希望的剪子巷&祁 建 151
李大钊在北京的8处居所&祁 建 154
胡同深处的旅店&陈 哲 158
游走地安门内的小巷中&江龙 161
昔日金融街——前门西河沿&郭 然 164
前门大街的兴衰变迁六则&李鸿兴 167
(1)正阳门 167
(2)前门大街 170
(3)前门大街的老字号 171
(4)繁华商市大栅栏 173
(5)“亿兆百货”和“京师第一劝业场” 176
(6)前门外的戏园子 177
第六章 说案篇 180
第一回 威逼恐吓老板上贼船 走私策反潜伏亨得利&杨玉昆 180
第二回 冒充特使夜闯中南海 铁嘴铜牙瞎扯露破绽&杨玉昆 184
第三回 戴维斯手枪转瞬失踪 报假案窃贼露出马脚&杨玉昆 187
第四回 贪财管库员监守自盗 国宝史孔和不翼而飞&杨玉昆 190
第五回 杨国庆缄口砍伤外宾 预审员睿智问出口供&杨玉昆 193
下编——古建编 197
第七章 古桥篇 197
摄政王府廊桥&梁欣立 197
北海濠濮间七折曲桥&梁欣立 199
颐和园荇桥&梁欣立 200
平谷烈虎桥&梁欣立 201
张家湾通运桥&梁欣立 203
琉璃河大桥&梁欣立 205
第八章 园林篇 208
颐和园览胜&徐志长 208
皇家夏宫颐和园&徐志长 212
细品天坛祈年殿&徐志长 215
追根溯源话天坛&徐志长 219
古都中轴线上的御园——景山&徐志长 223
第九章 寺庙篇 225
天馨楼为什么以判官为记——东岳庙传奇&常人春 225
虎城遗址上的旃檀寺&常人春 228
故宫外八庙&刘 鹏 231
五塔寺和石刻艺术博物馆&张振华 236
岁月难掩辉煌——清华寺&郭 然 240
“五顶”寻踪&祁建 242
第十章 遗存篇 245
北京的石牌楼&张振华 245
北京的石门礅&张振华 250
玉器行业的长春会馆碑&张振华 253
首都博物馆的青铜浅腹鼎&傅公钺 255
解密金代帝王陵&傅公钺 259
元大都北土城小考&王铭珍 263
紫禁城内的冷宫和逍遥宫在何处?&王铭珍 266
漫话德胜门&王铭珍 270
半亩园址遗韵 黄米胡同今朝&王婴 272
老北京四合院的戗檐砖雕&王婴 276
最坚固的住宅——段祺瑞府&方彪 280
编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