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从AACR2到RDA 1
1.1 AACR2的时代 1
1.1.1 发展历史 1
1.1.2 局限概说 6
1.2 RDA诞生的背景 8
1.2.1 时代背景 8
1.2.2 RDA的酝酿筹备 9
1.2.3 RDA的编制开发 11
1.2.4 RDA的实施准备 15
第2章 RDA设计的理论框架 19
2.1 RDA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19
2.2 一个编目原则 22
2.3 三个概念模型 24
2.3.1 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 25
2.3.2 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 30
2.3.3 主题规范的功能需求(FRSAD) 31
第3章 RDA的内容结构 34
3.1 第1-4部分——实体属性 35
3.1.1 载体表现和单件(第1—4) 36
3.1.2 作品和内容表达(第5-7) 44
3.1.3 个人、家族和团体(第8—11) 48
3.1.4 概念、实物、事件和地点(第12-16) 51
3.2 第5-7部分——资源与实体关系 52
3.2.1 资源的基本关系(第17) 52
3.2.2 资源与责任关系(第18-22) 54
3.3 第8-10部分——同组实体间关系 56
3.3.1 第一组实体间关系(第24—28) 57
3.3.2 第二组实体间关系(第29-32) 58
3.4 附录 59
3.4.1 文字形式附加说明 59
3.4.2 显示句法与MARC对照表 60
3.4.3 个人名称附加说明 61
3.4.4 关系说明语 62
第4章 RDA的概貌特征 64
4.1 RDA的应用特点 64
4.1.1 应用环境数字化与网络化 64
4.1.2 应用背景国际化 66
4.1.3 应用格式灵活性与兼容性 68
4.1.4 应用对象多样化 70
4.2 RDA的编制特点 71
4.2.1 编制基础与原则 71
4.2.2 内容国际化 72
4.2.3 概念术语与时俱进 74
4.2.4 著录规则改变 77
4.2.5 内容结构灵活 81
第5章 RDA与关联数据 83
5.1 关联数据 83
5.1.1 关联数据概述 83
5.1.2 关联数据的作用 86
5.1.3 关联数据的应用研究 87
5.1.4 关联数据在图书馆的应用 91
5.1.5 与关联数据相关的语义网技术 96
5.2 RDA为关联数据而生 99
5.2.1 RDA改变书目环境 99
5.2.2 RDA实体关联关系 101
5.2.3 RDA的关联数据表达 103
5.3 关联书目数据模型BIBFRAME 111
5.3.1 BIBFRAME概述 111
5.3.2 BIBFRAME模型及词汇 113
5.3.3 RDA与BIBFRAME 118
5.4 关联数据对信息组织的影响 119
第6章 境外主要机构RDA实践 123
6.1 美国国会图书馆RDA实践 124
6.1.1 LC—PCC PS 125
6.1.2 培训 128
6.2 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RDA实践 130
6.2.1 培训 131
6.3 英国主要图书馆RDA实践 132
6.3.1 剑桥大学图书馆 133
6.3.2 牛津大学图书馆 134
6.4 EURIG的RDA实施 136
6.5 澳大利亚主要图书馆RDA实践 138
6.5.1 培训 139
6.5.2 RDA实施情况列表 141
6.6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RDA实践 143
6.7 中国台湾地区图书馆RDA实践 144
6.7.1 培训 145
6.7.2 RDA中文编目 146
6.7.3 RDA西文编目 147
6.8 小结与启示 149
第7章 RDA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152
7.1 RDA中国大事记 152
7.1.1 理论探讨 152
7.1.2 翻译引入与理论追踪研究 155
7.1.3 相关培训 156
7.1.4 网上认知调研 157
7.1.5 国内RDA实施案例 159
7.2 RDA对国内图书馆的影响 162
7.2.1 促进中国编目规则的修订 162
7.2.2 扩大中文编目范围 163
7.2.3 常设中文编目工作与规则修订的组织管理机构 164
附录 165
结束语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