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三十而立 2
泪眼看邹建军教授&西门吹雪 2
三十而立,阔步诗坛写春秋&韦钟南 4
成功在于奋斗&吴维 9
缪斯在云中——邹建军侧影&古远清 11
栽得瓜果满庭香&江长源 12
“诗艺”的传播者&黄宗贵 李青果 13
涛声依旧——邹建军先生小记&王宏晓 14
和长江对话的人&周瑟瑟 16
雅士学人邹建军&张培宇 17
邹建军与诗共舞&黑子 19
诗与诗学生命常青&李元洛 21
品味诗内与诗外的人生&罗华琛 23
挑战诗学峰巅的人&廖奕文 26
君“和”天下&胡朝霞 28
学者诗人邹建军&任蒙 31
第二辑 五十而知天命 34
善导者为师&周亚芬 34
喧嚣城市中的理想主义者&谭咪咪 37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刘遥 39
邹师和他身边的座位&高丹 41
一位诗人与他主持的文学讲坛&巴麦子 43
邹师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策略&杜雪琴 45
学者如禾如稻&刘夙 47
第三辑 诗学研究 50
西方诗歌研究的追求及其反思&陈富瑞 50
邹建军先生的诗歌批评及其理论意义&代云芳 56
有典同读——读《中国新诗大辞典》&李元洛 61
比较之中见价值&田志伟 63
新诗辞书的开拓性成果&古远清 65
隔海观诗心&古远清 66
新诗大检阅——读《中国新诗大辞典》&尹在勤 68
《中国新诗大辞典》初探&胡鸿延 69
惠遗百代 难能可贵——读我国近几年出版的诗歌类辞典&雷业洪 72
难见的及时雨——《台港现代诗论十二家》评价&雷业洪 75
浓缩了的中国新诗库——简评《中国新诗大辞典》&蒋勤国 77
新诗史上第一部大辞典——评《中国新诗大辞典》&李庆福 78
初创之作 美中不足——简评《中国新诗大辞典》&潘颂德 80
台港诗论研究的创新之作——简评《台港现代诗论十二家》&潘颂德 81
纯情的思考——《中国朦胧诗纯情诗多解辞典》读后&蔡英豪 83
诗歌的可能——兼读《中国朦胧诗纯情诗多解辞典》随笔&鲜例 85
当代诗作的精微探析——读《中国朦胧诗纯情诗多解辞典》&吴开晋 87
花的呈示和园丁的工作——评《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萃精评》&龙子 90
一本填补空白的书——读《台港现代诗论十二家》&於可训 91
诗论的黄金海岸——邹建军《台港现代诗论十二家》读后&赵国秦 93
填补空白的《台港现代诗论十二家》&程克夷 96
一座诗歌立交桥的初建&李青果 98
以论见史,论史互证&李青果 100
沟通海峡两岸诗论的桥梁——评邹建军《台港现代诗论十二家》&熊国华 103
构建20世纪中国诗学史的一次努力&胡静 105
对现代诗学的理论观照——读龙泉明、邹建军著《现代诗学》&黄曼君 108
理论气魄与史家眼光——评龙泉明、邹建军著《现代诗学》&张林杰 110
中国现代诗学的系统研究与理论建构——读龙泉明、邹建军著《现代诗学》&刘保昌 游燕凌 112
纵横诗学有新声——评陆耀东主编的九卷本《中国诗学丛书》&丁俊文 115
新诗的评价尺度与新诗欣赏&刘纳 117
重新审视绚丽多彩的中国诗学&刘纳 120
诗美的传承者——评《世界华文新诗佳句类典》&杨四平 122
直陈诗弊——读邹建军评吴淑丽文有感&徐成森 124
相轻与相捧——由徐成淼先生的“直陈诗弊”说起&童佑华 126
第四辑 诗歌研究 130
行走的美学——序《邹惟山十四行抒情诗集》&谢克强 130
楚骚之苗裔——评邹惟山十四行抒情诗&曾思艺 132
巴山蜀水育新篇——序《邹惟山诗选》&辜正坤 137
《邹惟山诗选》序&古远清 140
望岳笔记——《岳奇山水十四行抒情诗100首》书后&赵国秦 142
清纯似水 浪漫如云——读《岳奇早年抒情诗66首》&张永健 147
生命理性与自然意象——读邹建军先生十四行抒情诗&张德明 151
寻找自我的精神家园——论邹惟山早期十四行山水抒情诗的主题&蒋士美 15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理想——读邹惟山先生《山水诗草111首》&余一力 163
融通与新创:邹师十四行诗之“美”的境界&李志艳 167
山水真意 赤子情怀——读《岳奇诗草111首》&李志艳 170
见则天下和——《俩母山的石头》赏析&白阳明 176
“诗有生命,诗人才有生命”——惟山抒情诗的审美创造&杜雪琴 180
读《空间十四行抒情诗》&杜雪琴 185
“山”环“水”绕的当代“楚辞”——评邹惟山组诗《九凤神鸟》&杜雪琴 187
自然之歌——行吟于古老山水之间&张武进 191
读《草原诗五章》有感——一次对生命的沉思&张武进 196
岳奇山水十四行抒情诗的辩证艺术&周兰美 198
《西湖十四行抒情诗四章》中的“季节”&王芳实 203
诗意的栖居——《岳奇山水十四行抒情诗100首》主题探析&陈富瑞 207
松籁万声和管磐,丹光五色杂虹霓&代云芳 217
学者热议惟山汉语十四行抒情诗写作&袁艺林 219
武汉大学生热议邹惟山先生十四行诗&袁艺林 243
第五辑 散文研究 276
回忆是银 落笔是金——序邹惟山散文集《此情可待》&李元洛 276
当代中国学者散文的新景观——序邹惟山散文集《此情可待》&曾绍义 279
特殊语境下的人格震撼与历史反思——读邹建军先生散文《“末代地主”王有余先生》&董遂庭 283
喜读《惟山哲学笔记》第一部&颜红菲 286
《惟山哲学笔记》与西方思辨哲学&白阳明 288
良思与良师:读惟山哲学笔记有感&袁艺林 291
邹惟山散文的新境界&颜红菲 292
自我生命与学术探究的高度统一&覃莉 294
开阔与大气——评《南海赋》&代云芳 298
闲谈之间的情怀与思考——读《东林赋》&彭姗姗 300
第六辑 比较文学研究 302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序言&王忠祥 302
《易卜生诗剧研究》序言&王忠祥 305
构建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视野——评《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刘立辉 308
视域融合与范式构建——评《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罗义华 312
中国比较文学的新思维——读《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袁玉梅 王彤 316
第七辑 美华小说研究及其他 322
主脑凸显 开掘深广——评《“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黄曼君 322
《“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序&聂珍钊 326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评《“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蒲若茜 329
华裔美国小说研究的新亮点——评《“和”的正向与反向》&周昕 335
视野、视角与方法——读《“和”的正向与反向》&王晖 338
伦理视域下的谭恩美小说新论——评《“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江帆 342
华裔美国小说研究的创新与突破——简评《“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的伦理思想研究》&刘茂生 346
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生命力——读《“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李海明 350
论《惟山山水对联集》中的大地抒写&刘玉杰 354
关于惟山先生的“工作实录”&张琼 359
文本研究、问题意识与批评方法的实践——评《易卜生诗剧研究》&庄文泉 362
关于惟山先生的诗歌批评&陈富瑞 366
《惟山山水对联集》与青年学者的综合素质&袁循 刘玉杰 369
编后记 378
编后记一&刘慧 378
编后记二&谭永 380
编后记三&刘夙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