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2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5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7
第一章 转型的基本理论 8
第一节 转型的内涵 8
一 现代化 8
二 民主与民主化 10
三 政治转型理论 13
第二节 政治转型的条件 19
一 经济因素的影响 19
二 内生性因素的影响 20
三 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 21
第三节 政治转型的基本模式 21
一 三种典型模式论 21
二 四种转型模式论 22
三 其他划分方法 23
第二章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转型 24
第一节 转型的背景 24
一 普京执政时期转型的背景 24
二 梅普组合时期转型的背景 26
第二节 转型面临的挑战 28
一 普京执政时期转型面临的新挑战 28
二 梅普组合时期转型面临的新挑战 30
第三节 转型的依据 33
一 理论依据 33
二 普京执政时期转型的实践依据 34
三 梅普组合时期转型的实践依据 37
第四节 转型进程评析 38
一 转型的成果 38
二 转型的影响 44
三 转型的缺陷 46
第五节 俄罗斯政治转型与中国转型比较 50
一 政治转型出发点上的相同内在规定性 50
二 政治转型路径表现的差异性 53
三 政治转型是功能性制度设计的过程 55
第三章 韩国政治转型 57
第一节 中产阶级与韩国政治转型 57
一 韩国政治转型进程 57
二 韩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特征 59
三 中产阶级在韩国政治转型进程的作用 61
四 中产阶级是韩国政治转型的重要因素 65
第二节 政治文化在韩国政治转型进程中的作用 67
一 韩国政治文化与政治转型 68
二 韩国政治文化特征 70
三 韩国政治文化对韩国政治转型的影响 73
四 政治文化是韩国政治转型的重要因素 76
第三节 公民社会与韩国政治转型 77
一 韩国政治转型进程与公民社会的形成 78
二 公民社会引导韩国政治转型进程的原因分析 79
三 公民社会是促进韩国政治转型的重要因素 82
第四章 新加坡威权政治及转型 84
第一节 威权政治 84
一 威权政治的概念 84
二 威权政治的研究述评 86
三 政治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威权政治 87
第二节 新加坡威权政治的功能和局限性 88
一 新加坡威权政治建立的原因 88
二 新加坡威权政治的功能 90
三 新加坡威权政治的局限性 93
第三节 新加坡威权政治的转型 95
一 新加坡威权政治转型的背景 95
二 新加坡政治转型进程 102
三 新加坡威权政治转型的方式与表现 109
四 新加坡政治转型经验与局限性 110
五 对东亚威权国家政治转型的启示 115
第五章 转型中的东亚区域合作 118
第一节 国家间交易影响东北亚安全 118
一 国家以“经济人”身份行事 119
二 制约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因素 119
三 信息共享与身份平等促合作 120
第二节 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公共选择”思辨 121
一 东北亚安全的复杂性 121
二 集体行动的逻辑 122
三 公共物品的界定 123
四 安全制度框架下的收益问题 124
五 安全制度框架下的成本分析 126
六 “选择性”激励机制的创新 128
七 “公共选择”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合作 131
第三节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与前景 132
一 东北亚各国开展区域环境合作的背景 133
二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的困境 134
三 完善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136
四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前景展望 139
第四节 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与方向 139
一 东亚区域合作的历史源流 140
二 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 141
三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 143
四 东亚区域合作的机制建设 145
五 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中国角色定位 146
第六章 转型国家的外交政策 149
第一节 民族主义作为政治手段的持久性问题分析 149
一 民族主义理论概述 149
二 对民族主义政治手段持久性的博弈分析 158
三 民族主义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手段 166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潮与对外政策演变探析 167
一 俄罗斯民族主义 167
二 沙俄及苏联时期对外政策演变 168
三 转型以来俄罗斯对外政策演变 173
四 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182
第三节 韩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下的中韩关系 183
一 韩国民族主义的特征 184
二 韩国民族主义影响下的中韩关系 189
三 以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处理中韩关系 191
第七章 经济政治转型的中国道路 193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中国历程 194
一 中国转型的政治文化之源 194
二 中国政治发展进程 196
三 中国政治发展基本状况 200
第二节 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模式 201
一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传统政治文化因素 201
二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征 208
三 中国渐进式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217
第三节 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 225
一 中国模式的国际发展空间和价值 225
二 针对美式民主输出的中国应对 226
三 中国经济崛起的政治转型因素 239
四 中国意识形态的创新 244
参考文献 251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