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动荡的青少年(1895.3—1913.2) 4
一 诞生在上海 4
二 寄居于外祖母家 8
三 辣酱店学徒 11
四16岁的“太学生” 14
第二章 长沙求学(1913.3—1917.6) 17
一 没有文凭的考生 17
二 三代人赴长沙求学 20
三 杨昌济的得意弟子 22
四“湘江三友”志同道合 28
五《新青年》的热心读者 30
第三章 共建新民学会(1917.6—1918.6) 34
一 困居岳麓山下 34
二 朴素的历史观 37
三 共建新民学会 39
四读“无字之书” 45
五 试验“新村”生活 47
第四章 走出湖南(1918.7—1920.1) 49
一 第一次赴北京 49
二 筹组赴法勤工俭学 52
三 布里村的学生和先生 54
四 投身五四运动 57
五 珍贵的信件 59
第五章 走向世界(1920.1—1921.11) 64
一 两代人赴法 64
二“向蔡同盟”红色知己 66
三 蔡和森的建党思想 71
四 蔡和森的建党活动 79
五 学生运动的领袖 82
第六章 入主党中央(1920.12—1923.5) 87
一 理论战线崭露头角 87
二 出席中共“二大” 91
三 首任《向导》主编 93
四 蔡和森的反帝爱国思想 98
五 蔡和森的反封建思想 104
六 上海大学教授 108
七 蔡和森的哲学思想 110
第七章 促进国共合作(1923.6—1925.6) 120
一 力主党外合作 120
二 出席中共“三大” 123
三在“三户楼”办公 129
四 蔡和森的统一战线思想 132
五 评说商团事变 140
六 投身非基督教运动 156
第八章 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5.1—1925.6) 162
一 参加党的“四大” 162
二 反对孙中山北上 163
三 悼念孙中山 168
四 参与领导五卅运动 172
第九章 首赴莫斯科(1925.10—1927.3) 179
一 离任《向导》主编 179
二 向蔡婚变 188
三 与共产国际抗争 193
四 出席共产国际会议 198
五 作第一部党史报告 203
第十章 战斗在武汉(1927.4—1927.8) 212
一 参加中共“五大” 212
二 提出创建两湖革命根据地 218
三 参加八七会议 222
第十一章 指导北方局工作(1927.9—1928.2) 227
一 顺直省委改组风波 227
二作《党的机会主义史》报告 234
第十二章 再赴莫斯科(1928.3—1928.12) 239
一 出席中共“六大” 239
二 蔡和森事件 244
三 投身思想理论论战 249
第十三章 最后的岁月(1929.1—1931.8) 255
一 发表《论陈独秀主义》 255
二 反对“立三路线” 264
三 英勇就义 268
主要参考文献 272
蔡和森研究主要论著目录索引 275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