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1
一、出生家庭 1
二、青山绿水伴童年 5
三、国难当头进学堂 10
四、动荡中的中学生活 12
五、加入游击队 17
六、紧张的大学时光 22
第二章 步入社会 25
一、意外的分配 25
二、现学现卖的助教 26
三、初登讲台 28
四、听李维汉的报告 30
第三章 进入出版行业 33
一、短暂的翻译工作 33
二、开始编辑生涯 35
三、参加农场建设 39
第四章 “四清”“文革”岁月 43
一、建筑出版一度迷茫 43
二、“文革”乱象 44
三、抓革命,促生产 48
四、战备疏散 49
五、芦席棚里闹革命 50
六、千里运炸药 54
第五章 曙光初现,重操旧业 56
一、北京来了调令 56
二、激情燃烧的日子 57
三、一批可敬的知识分子 62
四、总理遗言风波 65
第六章 改革春风催人奋进 69
一、初当干部——总编室主任 69
二、意外的重担——出任社长兼总编辑 71
三、上任伊始,调研先行 72
四、改革起步 79
五、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82
六、改革小步深化——目标管理 87
七、观念的转变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90
八、“完善主体,加强两翼”的发展战略 95
九、初见成效引关注 106
十、改革红利初尝 110
第七章 改革路上话艰辛 114
一、出书量增大,发行所卡壳 115
二、“出身”不同待遇异,科技出版税负高 116
三、老人住房紧,新人住无房 119
四、风云变幻,应对维艰 122
第八章 优秀的建工出版人 128
第九章 一批可敬的领导 137
一、亦师亦友的出版界领导 137
二、难忘的几位建筑界领导 143
第十章 改革发展的初步经验 157
一、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 157
二、“二为”方针是胜利前进的方向盘 158
三、深化改革是发展的基本途径 159
四、两手抓是事业前进的根本保障 162
第十一章 夕阳西下,再战科技出版 168
一、一个更大的舞台 168
二、新形势、新任务 175
三、为科技出版排忧解难 182
四、促进“三农”图书出版 191
五、《中国西部开发信息百科》 199
第十二章 科技出版委员会活力之源 207
一、正确的定位和理念 207
二、一片人才辈出的沃土 211
三、一个乐于奉献的团队 215
四、坚持优良的工作作风 217
五、两位实干的领头人 219
第十三章 春风激荡 秀木成林——改革开放30年见证科技出版的发展 221
一、春风劲吹 221
二、成就辉煌 223
三、基本经验 230
四、殷切期盼 231
第十四章 做书得失谈 233
一、几个实例回顾 233
二、品牌建设贵在有恒 237
三、选题策划切记全程 240
四、知识产权半壁江山 242
五、手册工具书的适用性 245
六、编辑的眼力与魄力 246
七、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249
八、“自作嫁衣”同样风光 257
第十五章 出版感悟杂拾 260
一、我对出版的认识 260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62
三、责任·使命·激情 266
四、精品战略要落实在“战略”上 271
五、声誉就是效益 275
六、文化·创新 278
七、策划的关键在人才 283
八、珍惜“余热” 288
第十六章 域外记忆 291
一、东瀛情意浓 291
二、美丽善良的友子姑娘 296
三、三问客从何处来 300
四、阿里山的明月 302
五、贝聿铭的中国心 304
六、中华文化:炎黄子孙立命之根 310
第十七章 长情大爱忆故人——台湾出版同业印象 316
一、半世阻隔互生疑 316
二、血浓于水两岸情 320
三、科技合作春意浓 324
四、各领风骚出版人 326
五、中华文化凝大爱 334
第十八章 难以忘却的逝者 336
一、红心似火,红霞满天 336
二、为中国出版事业鞠躬尽瘁的典范 342
三、一位出色的编辑家 346
第十九章 普通的建议和不普通的回复 355
一、关于编辑出版工作的几点建议 356
二、关于对周谊同志有关建议的回复 361
第二十章 惠我半生座右铭 365
一、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366
二、境遇休怨不如人,学问休言胜于人 371
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75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