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战略与路径 推进城镇化重大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邵自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7429060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新城区发展历程、研究状况,全面地研究了战略定位、策划营销、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投资、文化、体制、政策、类型和未来发展等十多个方面,构筑了一套完整的新城区战略全景和发展路径。这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性、系统性、创新性的新城区研究著作,是一部来自实践、融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城区发展导论。

第一篇 总论篇 2

第一章 新城区发展演变 2

一、新城区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2

二、新城区发展历程 6

三、新城区发展动因 13

四、新城区发展模式 16

第二章 新城区发展的相关理论 20

一、田园城市理论 20

二、卫星城理论 22

三、有机疏散理论 23

四、城市聚集经济理论 24

五、城乡一体化理论 25

第三章 当代中国新城区理论研究概述 27

一、综合性的新城区理论研究 27

二、分类性的新城区理论研究 29

三、散见于一些著作中的新城区理论研究 31

第四章 中国已进入新城区时代 32

一、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新城区 32

二、中国飞速的城镇化催生新城区建设 33

三、发展新城区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形式 36

四、中国新城区发展中主要成就与问题 40

第五章 本书新城区理论研究的特点 47

一、全面性、系统性的突破 47

二、创新性、理论性的特色 48

三、实践性、现实性的价值 48

第二篇 战略篇 52

第一章 新城区战略研究 52

一、战略研究就是顶层设计 52

二、战略研究重点 53

三、战略研究主体与方法 54

第二章 战略定位 56

一、目标定位 56

二、选址定位 56

三、功能定位 61

四、规模定位 66

五、特色定位 69

第三章 战略研究与制定 72

一、全面分析、掌握新城区的战略基础 72

二、认真具体制定新城区战略目标 74

三、确保战略贯彻实施 75

第三篇 策划与营销篇 80

第一章 新城区策划 80

一、城市策划与城市营销不同 80

二、新城区策划 83

三、新城区的触媒效应 84

第二章 新城区营销 86

一、新城区营销十分重要 86

二、新城区营销战略和工具 87

三、重在塑造新城区形象和品牌 88

四、新城区营销主体 89

五、新城区营销的目标客户 89

第四篇 规划设计篇 94

第一章 新城区规划设计四大法则 94

一、规划是政治 94

二、经济是规划的基础 96

三、人是新城区规划的核心 97

四、生态问题极为迫切 101

第二章 新城区规划的十大因素 104

一、规划选址 104

三、地质条件 105

三、资源状况 106

四、空间腹地 107

五、发展需求 108

六、周边城市 109

七、投融资能力 109

八、产业发展 110

九、国家和地区要求 110

十、文化传承 111

第三章 新城区规划功能平衡 114

一、新城区与老城区 114

二、综合性与单一性 116

三、产业与居住 117

第四章 新城区规划空间结构 118

一、组团式与蔓延式 118

二、板块结构与其他结构 120

三、大社区 120

四、城市综合体 125

五、楔形绿地 132

第五章 新城区城市设计 135

一、新城区应当特别重视城市设计 135

二、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 136

三、新城区城市设计的内容 138

四、新城区城市设计的编制方法 138

五、新城区城市设计的执行与落实 139

第六章 新城区规划设计路线 141

一、新城区发展技术路线 141

二、新城区规划设计工作程序 141

三、主体力量 143

第五篇 开发建设篇 148

第一章 开发建设基本原则 148

一、坚持以人为本,牢记为人而建 148

二、始终遵守规划,尊重原创设计 148

三、注重自然生态,追求低碳环保 149

四、掌握适度超前,组织科学有序 149

五、讲求集约紧凑,努力节约节俭 150

六、坚持精益求精,确保质量效果 150

七、坚持依法开发建设 151

第二章 新城区开发建设主体与模式 152

一、政府主导并组织运作 152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153

三、社会、市场为主,政府支持 153

四、国家政府之间合作,市场化运作 154

第三章 城市运营商 155

一、城市运营商的应有内涵 155

二、新城区呼唤城市运营商 156

三、政府要借力城市运营商 157

四、城市运营商要乘势而上 158

第四章 开发建设时序 160

一、投资能力、投资效益的影响 160

二、新城区类型的影响 161

三、空间布局的影响 162

四、尊重土地开发利用规律 163

第六篇 投资篇 168

第一章 新城区建设投资特点 168

一、投资数量大,密集度高 168

二、投资持续时间长 168

三、投资阶段性明显 168

四、政府调控的空间广阔 169

第二章 新城区投资战略把握 170

一、政府主导,加强统筹 170

二、市场导向,多元融资 171

三、依法监管,严控风险 172

第三章 新城区投融资策略 175

一、政府做实做强投融资平台 175

二、企业积极投资新城区 176

三、拓宽多种投融资渠道 179

第七篇 文化篇 184

第一章 新城区文化内涵 184

一、文化很有内涵 184

二、城市文化多彩多姿 184

三、新城区文化内涵与要素 186

第二章 新城区文化建设 190

一、留住历史,延续文脉 190

二、突出地域,彰显特色 193

三、照应老城,相得益彰 195

四、善于借鉴,融合创新 195

五、以人为本,塑造精神 197

第八篇 体制与管理篇 200

第一章 新城区的综合管理体制 200

一、新城区的综合管理体制应有内涵 200

二、新城区综合管理体制的几种模式比较 201

三、新城区综合管理体制创新和调整 202

第二章 新城区规划体制 206

一、新城区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 206

二、新城区规划体制注意统分结合、刚柔相济 207

三、新城区几种规划体制比较 208

第三章 新城区开发建设体制 209

一、政府包办型 209

二、新城区主导型 210

三、政府与新城区共建型 210

第四章 新城区城市管理体制 211

第九篇 政策篇 214

第一章 土地使用与补偿政策 214

一、土地征用与补偿是个大问题 214

二、科学确定供地方式 215

三、建立供地的激励机制 217

四、必须集约使用土地 217

第二章 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政策 218

一、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十分重要 218

二、村民补偿安置政策应以家庭人口数量为基础 219

三、其他征收补偿安置政策 220

四、征收补偿与住房安置相结合 220

五、让村民安置房成为商品房 221

第三章 社会保障政策 223

一、给失地农民一个市民身份 223

二、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 223

三、确保失地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24

第四章 开发政策 225

一、科学谋划,有序推进 225

二、有计划地放开土地一级开发市场 226

三、大力鼓励新城区,科学控制老城区 226

第五章 投资政策 228

一、政策就是资源和资金 228

二、制定投资政策要讲究科学 229

三、执行投资政策要有重点 229

第六章 新城区人口政策 231

第七章 财税收费政策 235

一、实行独立的财政体制 235

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235

三、坚持低收费政策 236

第八章 政策的设计制定与实施 238

一、政策设计 238

二、政策制定 238

三、政策实施与落实 239

第十篇 类型篇 242

第一章 复合新城区 242

一、发展的起因与动力 242

二、应当重视的原则 243

第二章 行政新城区 245

第三章 产业新城区 247

第四章 生态新城、低碳新城、低碳生态城、太阳城 250

一、关于生态新城 251

二、关于低碳新城 255

三、关于低碳生态新城 258

四、关于太阳城 258

第五章 科技新城区、科学城 262

一、科学城发展历程 262

二、科学城主要特点 263

三、科学城推进方式创新 264

第六章 教育新城区、大学城 266

第七章 沿河(江)新城区 269

第八章 临海新城区 273

一、临海新城区内涵 273

二、临海城市发展情况 273

三、临海新城区发展特点 274

第九章 空港新城区 276

一、空港新城区研究及其作用 276

二、空港新城区发展状况 277

三、空港新城区的规划建设 279

第十章 高铁新城区 281

一、高铁新城区成为新城区发展的重要现象 281

二、关于高铁新城区规划 282

三、打造一个升级版的高铁新城区 284

第十一篇 未来与呼唤篇 294

第一章 新城区的未来 294

一、发展新城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城市形态 294

二、新城区将呈现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局面 295

三、新城区发展速度更快、效益更好、形象更佳 297

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绿色环保集约智能型的新城区,将成为新城区发展的趋势 298

五、新城区更加重视文化建设 299

第二章 新城区的呼唤 300

一、加强宏观研究与科学引导 300

二、加强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 301

三、加强法律保障和政策指引 301

四、开发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 302

五、不断创新创造 303

六、加强学习、教育与培训 304

参考文献 307

报刊参考资源 313

网站参考资源 314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