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缅怀先师 2
道德文章何处寻,师门受惠至于今&叶宝奎 2
致中国音韵学暨黄典诚学术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贺信&唐作藩 6
在父亲学术思想研讨会的发言&黄田 7
文学语言学理的活力——忆黄典诚师的教诲&庄钟庆 9
岁月悠悠忆典老&詹伯慧 12
黄典诚先生对音韵学的重要贡献&李如龙 15
黄典诚先生对上古音和闽语研究的贡献&郑张尚芳 23
略论黄典诚的古音发展观&周长楫 27
缅怀中原(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的开拓者黄典诚教授——兼论寻根之旅的缘起&林寒生 32
音韵迷宫的钥匙——重读《切韵》忆恩师&李国正 37
继承黄典诚教授学术观点考证音准义同的方言本字&林宝卿 44
黄先生《诗经通译新铨》读后感&欧阳国泰 48
永远的导师——怀念黄典诚先生&陈荣岚 51
追思黄典诚教授&张嘉星 53
我与先生的不浅之缘&李向群 57
二、薪火相传 62
古代文字发展的两条道路&潘礼美 62
许慎生卒年考评&许长安 72
福建漳平(永福)方言时体举例&张振兴 74
闽语中的古方言词探源&林寒生 79
从闽语文读音看明清官话音&叶宝奎 93
东亚语言学视阈的汉语史研究&李无未 103
厦门话半个世纪的变化&纪亚木 110
《说文》徐铉注音的语音性质&蔡梦麒 123
果假蟹效流五摄在婺源方言五点的分合与音读&胡松柏 135
《书学慎余》中知系合口字的两读现象&段亚广 142
明清小说口语词的俗写考索&曾良 153
“毛躁”源流考&陈明娥 159
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俗字考释四则&储小旵 161
《新订中州全韵》知庄章声母的分合&李超 167
近代汉语合口细音的演化&叶荧光 173
《青郊杂著》入声字研究&陈洁 186
《切韵指南》全书内容及列字传承特点&娄育 191
闽南方言副词“八[pat7]”的演变&许彬彬 198
清末日本北京官话语音课本五种叙说&于冬梅 204
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的实用主义教学意识&卜祥忠 212
三、五彩缤纷 220
对诗经音系阴声韵具辅音韵尾说的思考——附“‘孔子六指命题’之辩”&鲁国尧 220
《古今韵会举要》二题&宁忌浮 227
近代汉语共同语究竟有无并行读音系统&黎新第 233
通语语音史研究刍议——对汉语语音史的思考&刘晓南 238
音韵学在宋词韵律上的分析功能&竺家宁 254
见母复辅音试证&施向东 267
中古助纽用字及其音韵特点&丁锋 283
古音学与江沅《说文解字音均表》&臼田真佐子 295
《广韵》《集韵》异同说&胡安顺、郭莹 301
从宋跋本《刊谬补缺切韵》“又音”看初唐韵母与声调&曹洁 313
谢灵运《山居赋》自注音切考&冯蒸 320
赖江基《韵补》研究的几个问题&陈鸿儒 326
袁子让《字学元元》之韵图性质辨&张玉来 334
宕江摄入声中因方音而改写的字&张树铮 346
读华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札记一则&杨军 353
唐代碑刻通假字、异体字、俗字的谐声关系&简启贤 357
三等-j-介音在近代韩语和汉语中的音变异同比较&曾晓渝、崔赫 365
浅析韩国汉字音的历史层次——以遇摄为中心&李继征 377
杉房之助《日台新辞典》的主体音系&张屏生 390
《书史会要》与《日本考略》中所见吴方言的舌叶音&马之涛 399
胡志明《狱中日记》的用韵及其他&吕朋林 411
明清以来福建闽北政和方言平声调演变研究&马重奇 419
从语音特征看广西平话的地位&林亦 431
谈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语音差异&董绍克 444
台北闽南方言200年来语音的演变——《台北话音档》与《彙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比较研究&林华东、陆露 448
浙南洞头闽南话语音研究&甘于恩、曾蓉蓉 459
闽南方言文化区之溯源&郭志超 470
回文诗形成机制论析&郭焰坤 475
以丁晏《尚书余论》为中心看王肃伪造《古文尚书传》说——从肯定到否定后之思考&虞万里 484
百年来汉语言文字的变革与发展&王定芳 498
潜心学术事业 献身教育科研 507
黄典诚生平年表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