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为中华乐教主体的流行歌曲 1
第一节 中国式追星现象的社会心理透视 1
第二节 占据春晚歌曲类节目主导地位的港台流行歌曲 20
第三节 狂欢因素的缺失导致大陆产歌曲类型的竞争力退化 27
第四节 草根元素对春晚歌曲类节目的浸透 35
第五节 春晚乐教体系中的变更性元素 43
第二章 春晚是新型的戏剧品种 51
第一节 丑角为尊规则的自然兴替 51
第二节 唱腔源于自然摹声 57
第三节 电视媒介具备重构新型剧种的能量 59
第四节 春晚对中华礼乐文化的重构 63
第五节 影视剧穿越主题的意义极限 71
第六节 春晚中的女权主义情愫 75
第三章 跨入赵本山时代的央视春晚 84
第一节 从蔫性男人到强权男人的转型 85
第二节 东北亚萨满教仪式表演的伸展性承接 92
第三节 郭德纲无以替代赵本山的文化缘由 107
第四节 家班与院团制度的博弈 116
第五节 赵本山小品中寄寓了中国之父的传统情结 135
第四章 商战时代的隐性社会支点 143
第一节 丑角是商战主宰崇高精神的附属性文化产品 143
第二节 表演艺术粗鄙化时代的东北风现状 153
第三节 《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及海派清口的新娱乐动向 162
第四节 电视品牌化时代地方台功能的变更 177
第五节 电视娱乐的非本质断裂 183
后记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