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汉族的壮大及各民族的整合交融 1
1.契丹建国 4
2.视汉人为眼睛和手 6
3.契丹统一北方 9
4.五个都城 四时捺钵 11
5.胡汉分治 一朝两制 14
6.契丹“儿皇帝” 16
7.汉族仆人成为契丹显贵 18
8.头下军州制 20
9.神秘的契丹文 22
10.契丹人改汉姓 24
11.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宋朝 26
12.宋辽战争 两败俱伤 28
13.澶渊之盟化干戈为玉帛 31
14.在宋辽夹缝中壮大的党项族 34
15.党项族建立西夏 37
16.宋与西夏时战时和 40
17.“死”文字的复活 43
18.生女真的崛起 45
19.得胜陀吹响反辽号角 47
20.女真立国支柱猛安谋克制 49
21.女真族的汉化 51
22.令人困惑的女真文 54
23.北宋联金灭辽反为自己掘墓 56
24.金灭辽 契丹族在中亚复国 59
25.宋金和议 南北对峙 62
26.传说中的武林世家 65
27.宋挥玉斧砍不断中华情 67
28.壮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69
29.“生黎”与“熟黎” 71
30.苏轼与海南黎族的情谊 73
31.招降纳顺 安边靖远 75
32.尊重传统 因俗而治 77
33.从清新绮丽到悲壮慷慨的宋词 79
34.程朱理学——中国古代理论思维新高度 82
35.宋代官窑瓷器——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 84
36.蒙古族的崛起 88
37.元朝建立及蒙古帝国的解体 91
38.南宋联蒙灭金重蹈北宋覆辙 95
39.多民族组成的“蒙古旋风” 98
40.“我跨革囊”征大理 100
41.忽必烈取胜的秘诀 102
42.凉州会盟 吐蕃统一 104
43.蒙古人的藏族国师 107
44.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 111
45.忽必烈对汉族心存疑惧 114
46.蒙古人的契丹族智囊 116
47.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创立 119
48.从辽南京到元大都 121
49.“元时回回遍天下” 124
50.黎族纺织技术传江南 127
51.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也重农桑 129
52.陶瓷瑰宝——元代青花瓷器 131
53.用树皮造纸币通行全国 133
54.艺术奇葩——元曲 136
55.“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140
56.蒙古族的分裂 143
57.朱元璋安抚蒙古贵族 145
58.蒙古骑兵助朱棣登基 148
59.明成祖迁都北京 150
60.贵州建省 153
61.“永宁寺记”碑诉说的故事 156
62.茶马贸易走入“羊肠小道” 158
63.培养和使用双语人才 160
64.“娶夷婆,变夷人” 162
65.明朝与蒙古瓦剌争夺哈密 165
66.多封众建 因俗治理 168
67.藏传佛教密切蒙藏关系 171
68.出身蒙古族的四世达赖喇嘛 175
69.土司制度的完善 177
70.军屯制度与民族互动 179
71.狼人和狼兵 181
72.持续250多年的大藤峡起义 183
73.雄关万里挡不住民族往来 186
74.南方长城 188
75.土木堡之变 191
76.北京保卫战 194
77.为通商引发的战争 196
78.隆庆和议结束明蒙200年战争 198
79.多民族爱戴的三娘子 200
80.郑和下西洋 202
81.商帮串联各民族 205
82.晋商:连接南北,沟通亚欧 208
83.世界上最早的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211
84.从“格物致知”到‘心即理也” 214
85.西南少数民族实情记录 216
86.中国家具工艺的顶峰 219
87.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高峰 221
88.中国医药学的新高峰 223
89.后金崛起 明朝灭亡 226
索引 古今民族(族群)名称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