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导言 1
一、研究对象 2
二、研究现状 7
三、研究意义 14
第一章 战前日本报界发展概况 19
第一节 日本近代报业诞生的背景 19
一、外来文化的影响 20
二、社会条件的促进 26
三、政治发展的推动 29
第二节 日本近代报业报道方针的演变 32
一、时政性报道方针的确立 32
二、“小报”的产生与发展 38
三、社会主义者创办的报纸 42
第三节 日本近代报业经营方针的变革 43
一、报道本位主义的确立 44
二、营利主义路线的确立 46
三、报业经营方针的完善 48
第四节 日本报界的生存环境 51
一、“明治维新”时期宽松的办报环境 51
二、“自由民权运动”时期报业的统制政策 54
三、“政党政治”时期的两面政策 61
四、战前报纸的反体制运动 66
第二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发展(1931~1945) 74
第一节 战时传播网络的构建 75
一、言论立法构建战时传播的生存环境 75
二、机构设置催生战时传播的管理主体 83
三、报界参与完善战时传播的结构内涵 90
第二节 战时日本报界的“转向” 102
一、“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报界 102
二、“九·一八事变”后报界的“转向” 107
三、难能可贵的反战言论——《赤旗》 112
四、报界战时体制的确立 119
第三节 战时体制下的新闻团体 127
一、同盟通信社 127
二、日本新闻联盟 138
三、“满洲国通信社”与“满洲弘报协会” 142
第三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政策传播 148
第一节 报界的“满蒙政策”报道及实践 149
一、“九·一八事变”前后报界的“满蒙政策观” 149
二、对“满洲国建国”的报道 155
三、对“满洲移民”的报道 157
四、对国际联盟“满蒙决议”的报道 161
第二节 报界与战时思想统治 165
一、对思想统制事件的报道 166
二、对法西斯恐怖事件的报道 171
三、战时报界言论镇压事件 178
第三节 报界的“大政翼赞体制”报道 183
一、赞“大政翼赞体制”的发端 183
二、助“大政翼赞体制”成长 185
三、挽“大政翼赞体制”败局 188
第四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战争宣传 191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时期的战争宣传 192
一、歪曲报道事变原因 192
二、大肆渲染“爆弹三勇士” 196
三、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 199
第二节 全面战争时期的宣传活动 203
一、颠倒黑白的“卢沟桥事变”报道 203
二、南京沦陷前后的新闻报道 207
三、支持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 212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报道 216
一、战略进攻时期的陶醉式报道 216
二、战略防守时期的欺骗性报道 220
三、战略溃败时期的虚假性报道 224
第五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后方动员——以“国家总动员”为中心 228
第一节 国家总动员体制 228
一、国家总动员计划 229
二、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展开 231
三、国家总动员的作用 234
第二节 国家总动员的急先锋 235
一、粉饰《国家总动员法》 235
二、大力宣传“精动” 237
三、全力落实“物动” 241
第三节 致力于后方国民动员 244
一、国民征用 244
二、女子挺身队 247
三、学生动员 251
第四节 无所不至的新闻触角 256
一、极端的“奉公”报道 257
二、派遣“笔部队”,塑造战争文学 263
三、力倡结婚报国和生育报国 266
第六章 战时日本新闻人物研究 270
第一节 战时情报组织的主宰者——绪方竹虎 271
一、报社记者时期 271
二、《朝日新闻》“笔政”时期 275
三、情报局总裁时代 284
第二节 德富苏峰与大日本言论报国会 290
一、德富苏峰的报业实践 290
二、大日本言论报国会 297
三、德富苏峰的“言论报国” 303
第三节 战时报界的反抗者 308
一、菊竹淳 308
二、桐生悠悠 313
三、其他 316
终章 320
一、战时日本传播网络的构建 320
二、战时日本报界的作用 322
三、战时日本报界的特征 325
四、日本报界纳入战时体制的原因 333
五、新闻专业主义与政治的冲突 341
参考书目 345
中文书目 345
日文报刊 347
日文书目 348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