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庸 百年百名内科专家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今庸撰著;李琳整理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215893
  • 页数:403 页
图书介绍:本套丛书以每位医家独立成册,每册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针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其中,医家小传简要介绍医家的生平及成才之路:专病论治意在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将与某病相关的精彩医论、医案、医话加以系统整理。

医家小传 1

专病论治 23

(一)伤寒 25

【太阳病】 25

1.太阳经证 25

2.太阳腑证 27

【阳明病】 28

1.阳明经证 28

2.阳明腑证 29

【少阳病】 30

1.少阳经病 30

2.少阳太阳同病 31

3.少阳阳明同病 31

4.表邪内陷少阳 32

【太阴病】 32

【少阴病】 33

1.少阴寒化证 33

2.少阴热化证 36

【厥阴病】 38

1.厥热胜复 38

2.血虚肢厥 39

3.热深厥深 40

(二)口眼斜 42

(三)偏枯 43

1.中风偏枯 43

2.风湿偏枯 46

(四)肢体麻木 48

1.气虚麻木 48

2.血虚麻木 49

3.血瘀气滞麻木 49

4.风痰阻络麻木 50

5.蛔虫麻木 50

6.乌头中毒发麻 51

(五)痹证 51

1.风寒湿痹 52

2.热痹 55

(六)历节痛 57

1.寒湿凝滞历节痛 58

2.湿热郁结历节痛 58

(七)疟疾 61

1.寒疟 61

2.温疟 63

3.妊娠患疟 64

4.久疟 64

5.牡疟 65

6.劳疟 65

7.疟母 66

(八)痢疾 68

1.痢疾初起 68

2.热痢 69

3.冷痢 69

4.虚极下痢 70

5.阳虚久痢 72

6.下痢脾陷 73

7.久痢 74

8.噤口痢 74

(九)浮肿 76

1.发汗消肿法 76

2.利尿消肿法 80

3.逐水消肿法 84

4.泻肺消肿法 85

5.散结消肿法 85

6.健脾消肿法 86

7.补肾消肿法 86

8.化痰消肿法 87

(十)风肿 89

(十一)臌胀 91

1.水臌初起 91

2.气臌 92

3.血臌 94

4.虫臌 95

(十二)黄疸 96

1.湿热黄疸 96

2.寒湿黄疸 98

3.中毒性黄疸 99

4.女劳疸 99

5.酒黄疸 100

(十三)痰饮 101

1.痰饮 102

2.支饮 105

3.悬饮 106

4.溢饮 107

(十四)咳嗽 109

1.痰湿咳嗽 109

2.肺热咳嗽 113

3.肺燥咳嗽 114

4.瘀血咳嗽 116

(十五)喘证 117

1.肺气失降喘息 118

2.肾不纳气喘息 120

3.心阳不振喘息 121

4.阴虚阳脱喘息 122

(十六)哮证 123

1.风寒束肺、气郁化热哮喘 123

2.外寒激动内饮,上逆犯肺哮喘 124

3.痰浊阻遏肺窍,息道闭塞哮喘 126

(十七)心悸 128

1.心气虚 129

2.心营虚 129

3.心脾两虚 130

4.血瘀心悸 131

5.痰饮内停 133

6.妇科手术后心悸 136

(十八)失眠 137

1.虚证失眠 137

2.实证失眠 139

(十九)善欠 146

1.热病后阳气郁陷 146

2.脏躁 147

3.痰郁气滞 147

(二十)消渴 148

1.上消 149

2.中消 149

3.下消 149

4.血热消渴 152

5.肝火消渴 153

6.蛔虫消渴 153

(二十一)热淋 156

1.湿热淋证 156

2.湿热伤阴淋证 156

(二十二)血淋 157

1.湿热壅结 157

2.阴虚火动 158

(二十三)石淋 159

1.阳气不化,滓质结砂 159

2.郁热伤阴,滓质结砂 161

3.肾气亏虚,滓质结砂 162

(二十四)癃闭 163

1.热邪伤阴,气化失职 163

2.肾水亏虚,气化失职 164

3.相火偏亢,气化失职 164

4.水气阻滞,气化失职 165

(二十五)浊证 166

1.尿浊 166

2.精浊 167

(二十六)遗精 169

1.肾阴不足,相火内扰 169

2.肾气虚弱,不能固精 170

3.风邪内扰遗精 170

4.精关不固滑精 172

5.肝经湿热遗精 172

(二十七)睾丸胀痛 174

(二十八)大便秘结 176

1.燥热便秘 176

2.寒积便秘 177

3.脾约便秘 178

4.血虚燥结 178

5.津枯肠燥 179

6.肺津不布 179

7.妊娠便秘 181

8.肠道津液枯绝 182

(二十九)脱肛 183

1.肺气壅滞脱肛 183

2.中气下陷脱肛 183

3.脾肾虚寒脱肛 184

4.肾气亏虚脱肛 184

5.中虚肠燥有风脱肛 185

6.小儿脱肛 186

(三十)狂证 186

1.胆热内扰发狂 186

2.痰浊内扰发狂 188

3.痰火扰心发狂 190

4.肝郁化火发狂 191

5.阳明腑实发狂 193

(三十一)癫证 194

(三十二)痫证 196

1.风痰阻窍 196

2.热甚生风 198

(三十三)眩晕 200

1.肾虚眩晕 200

2.血虚眩晕 202

3.气虚眩晕 203

4.痰饮眩晕 203

(三十四)项强 205

(三十五)肩臂痛 206

1.痰浊阻滞 206

2.风湿壅滞 207

(三十六)胃痛 208

1.气虚胃痛 208

2.脾虚胃热胃痛 211

3.脾胃虚寒胃痛 212

4.脾胃虚热 213

5.肝木乘脾胃痛 214

6.气滞胃痛 214

(三十七)腿痛 216

1.寒凝疼痛 216

2.瘀血疼痛 217

(三十八)吐血 218

1.热盛吐血 218

2.中气虚寒吐血 219

3.寒热错杂吐血 220

(三十九)便血 222

1.湿热蕴结便血 222

2.脾胃虚寒便血 222

3.气血两虚便血 223

4.心脾两虚便血 224

5.瘀血内阻便血 225

(四十)尿血 226

1.肝肾阴虚 226

2.瘀血尿血 227

(四十一)紫斑 228

1.心脾两虚 228

2.冲任不固 229

3.肺虚气燥 231

4.阴虚血少 232

5.瘀血阻滞 234

6.风寒袭表 235

(四十二)肺痈 236

1.《千金》苇茎汤证 237

2.桔梗汤证 238

3.桔梗白散证 238

4.民间蟾蜍方 239

5.薏苡附子败酱散证 240

(四十三)肠痈 242

1.大黄牡丹皮汤 242

2.清肠饮 243

(四十四)月经过多 245

1.血热月经过多 245

2.气虚月经过多 246

3.血瘀月经过多 247

(四十五)月经过少与闭经 248

1.气虚月经过少或闭经 249

2.血虚月经量少或闭经 253

3.肝郁气滞月经过少或闭经 253

4.血瘀月经量少或闭经 254

5.寒凝月经量少或闭经 254

6.痰湿月经量少或闭经 255

(四十六)崩漏 257

1.气虚崩漏 257

2.气阴两虚崩漏 258

3.血瘀崩漏 259

(四十七)癥瘕 260

1.气滞瘕聚 260

2.痰湿癥瘕 261

3.血瘀气滞 261

(四十八)脏躁 265

(四十九)小儿惊风 267

1.急惊风 267

2.慢惊风 268

(五十)麻疹 269

1.疹点出齐以前 270

2.疹点出齐以后 271

3.麻疹内陷 272

4.麻疹鼻衄、齿衄 273

5.麻疹咽喉疼痛 274

6.麻疹牙疳 275

7.麻疹下利 275

8.麻疹后咳嗽 276

(五十一)蛔虫病 276

1.一般蛔虫证 277

2.吐蛔 277

3.脾虚夹蛔 278

4.蛔虫消渴 278

(五十二)痒疹 279

(五十三)带状疱疹 280

1.龙胆泻肝汤 281

2.鱼腥草煎 281

3.外用方 282

(五十四)疔疮 282

(五十五)咽喉疼痛 284

1.燥热咽喉疼痛 285

2.火毒咽喉疼痛 285

3.痰湿咽喉疼痛 286

4.肺痨咽喉疼痛 286

5.肾虚咽喉疼痛 287

诊余漫话 289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探讨 291

(二)论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 297

(三)“中医”与“中药”的关系 303

(四)中药“十八反” 305

(五)谈谈《黄帝内经》中的“五味所入” 306

(六)论《金匮要略》“水气病”的继承和发展 310

(七)略论瘀血的成因和证治 315

(八)咳喘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 329

(九)二陈汤临床运用十五例 334

(十)四升丹 338

(十一)红升丹 339

(十二)1970年在鄂西北大山区调查中草药 339

1.草药治疗肺痈病经验介绍 339

2.单方治愈一例腹内包块的调查 341

3.血灵治疗闭经病的经验介绍 342

4.路边黄治疗奶花疮(乳痈)的经验介绍 343

5.塞鼻疗法治疗马串铃(瘰疬)病疗效的初步调查 344

6.流水藤治疗疖痈的经验介绍 346

7.巴树治疗漆疮(漆瘙子)的经验介绍 348

8.蛇药草治疗毒蛇咬伤的经验介绍 349

9.预防毒蛇咬伤中毒方介绍 351

10.降龙草治疗毒蛇咬伤的经验介绍 352

(十三)说“痔疮” 353

附录:随师录选 354

年谱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