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历史批判到视域融合: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朱子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秋著
  • 出 版 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811296822
  • 页数:183 页
图书介绍:从中国现代哲学发展语境对现代朱子学研究所处的时代文化景观进行宏观描述,揭示现代朱子学开展的具体路向,在此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进路的朱子学研究的重要性;对赵纪彬、侯外庐、任继愈、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进路的朱子学批判分别进行个案式研究,在阐明四人的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在确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遍有效性的共同研究旨趣的基础上,着重随文分析四者的差异;对张立文、陈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路的朱子学研究分别进行个案式研究,突出张立文开创的哲学逻辑结构研究方法在现代朱子学研究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价值;突出陈来在朱熹书信编年考订基础上对朱熹思想引进的可靠分析在现代朱子学研究中的独特贡献和积极影响。

绪论 1

第一章 赵纪彬的朱子学研究 8

第一节 对朱熹的时代背景和阶级性的分析 12

一、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朱熹的时代背景的分析 12

二、商工业者的代表:对朱熹的阶级性的勘定 14

三、政治态度上的先进性:对朱熹的肯定性分析 15

第二节 二元论及其缺陷:对朱熹哲学唯心论的析论 17

一、理气二元论:对朱熹哲学性质的认定 17

二、二元论的根本缺陷:对朱熹哲学弊端的揭示 18

三、从二元论到唯心主义:对朱熹哲学合理性的肯定 19

第三节 对朱、陆对立的社会根据及其哲学意义的考察 23

一、朱、陆对立的社会根据:对朱、陆之辩的阶级分析 23

二、朱、陆之辩的哲学意义:对朱、陆差异的新解 24

第四节 对朱熹与王阳明异同的分析 25

一、唯物与唯心的纠缠:对朱、王哲学关系的批判性分析 25

二、《朱子晚年定论》的鉴定:对朱、王之辩的定位 27

第二章 侯外庐的朱子学研究 30

第一节 对朱熹哲学思辨结构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揭示 31

一、学术渊源与政治属性:对朱熹哲学阶级性的析论 32

二、思辨结构与客观唯心主义:对朱熹哲学党性的判定 34

第二节 对朱熹的自然观、社会秩序论及其品类存在说的考察 45

一、唯心主义的彻底性:对朱熹自然观、社会秩序论的批判 46

二、品级结构论:对朱熹自然观、社会秩序论政治本质的揭露 49

第三节 对朱熹的人性论的述论与批判 53

一、自我意识的思辨哲学:对朱熹人性论的分析 54

二、社会品级的人性论奠基:对朱熹人性论的政治批判 55

第四节 对朱熹的唯心主义的“格物致知”说的述论与批判 57

一、从物到格物:对朱熹格物思想的批判性分析 57

二、从格物到致知:对朱熹致知思想的批判性分析 59

三、等级秩序的合法性论证:对“格物致知”论实际目的的最终揭示 61

第五节 对朱陆之争的内容与性质的析论 62

一、两次论争概要:对朱陆之争内容的简要叙述 62

二、朱陆哲学的同质性:对朱陆之辩政治本质的揭示 64

第六节 对陈亮与朱熹论争的阶级性质的考察 64

一、天理与人欲的辩证:对王霸义利之辩理论根据的基本分析 65

二、从历史观到人道观念:对王霸义利之辩理论内容的基本分析 69

三、政治理论的分析:对王霸义利之辩政治本质的揭示 74

第三章 任继愈的朱子学研究 77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进路的系统性说明 78

一、对子结构: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进路理论框架的说明 78

二、研究方法的综合: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进路研究方法的说明 79

三、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进路问题意识的说明 81

第二节 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对朱熹哲学的批判与分析 83

一、从抗战到妥协:对朱熹政治立场与阶级属性的认定 84

二、客观唯心主义:对朱熹理气观的批判性析论 85

三、从格物致知论到知行观:对朱熹认识论唯心主义性质的揭示 89

四、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之别:对朱熹人性论唯心主义性质的批判 91

五、人心与道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对朱熹伦理学说的批判 93

六、唯心主义的天理史观:对朱熹历史观的批判 97

七、综合性与历史定位:对朱熹哲学“集大成”特征的细致分析 98

第四章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中的朱子学研究 102

第一节 对宋明道学的综论 103

一、从地主阶级贵族到士的转变:对道学产生的阶级基础的追问 103

二、“士”的标准与精神境界:对道学理论内容的确定 104

第二节 对理、太极与气的逻辑分析 106

一、对理和太极概念的系统说明 107

二、对理、气关系的系统析论 108

第三节 对人性论、修养论、辩证法的析论 111

一、性心情才及其关系:对人性论的析论 111

二、格物补传批判:对道德修养方法的析论 112

三、朱熹易学的本义:对辩证法要素的挖掘 114

第四节 从历史观到义利观:对王霸之辩与朱陆之辩的分析 115

一、王霸之辩:对朱陈争论的析论 116

二、义利之辩:对朱陆之辩的最终衡断 117

第五章 张立文的朱子学研究 120

第一节 对朱熹的经济、政治、教育思想的析论 121

一、对理学及朱熹哲学时代背景的析论 122

二、对朱熹经济思想的析论 123

三、对朱熹政治思想的析论 124

四、对朱熹教育思想的析论 125

第二节 对朱子哲学的逻辑结构论的析论 125

一、哲学逻辑结构论的基本框架 125

二、哲学逻辑结构论的具体展开 126

第六章 陈来的朱子学研究 133

第一节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对朱子学研究的奠基性作用 135

一、朱子书信编年考证:对朱子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136

二、朱子书信编年考证的意义:推动朱子学研究深入发展 136

第二节 对朱子哲学发展演变的考察 138

一、对朱熹理气论的考察 138

二、对朱熹心性论的考察 141

三、对朱熹格物致知论的考察 144

四、对朱陆之辩的新透视 146

结语:从历史批判到视域融合 149

参考文献 153

附录:朱子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思想空间 159

后记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