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言 1
1.1 选题的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问题的提出 3
1.1.3 相关概念界定 4
1.2 研究目标与假说 5
1.2.1 主要研究目标 5
1.2.2 研究假说 6
1.3 主要框架 9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1
1.4.1 研究方法 11
1.4.2 数据来源 11
1.4.3 技术路线 12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
1.5.1 可能的创新 14
1.5.2 不足 14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16
2.1 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 16
2.1.1 古典经济理论 16
2.1.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9
2.1.3 内生增长理论 21
2.1.4 西方经济学界对增长因素的经验研究 23
2.2 生产率概念及其度量理论的发展 27
2.2.1 索罗的生产率概念与测算方法 27
2.2.2 丹尼森的研究 27
2.2.3 乔根森对生产率的测算 27
2.2.4 70年代以后的生产率理论 28
2.3 生产率及其增长的研究综述 30
2.3.1 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 30
2.3.2 农业领域的生产率研究 32
2.4 本章小结 35
3 生产率度量的方法和基本问题概述 37
3.1 生产率增长:理论与测算 38
3.1.1 生产率增长的度量 38
3.1.2 非前沿方法的简要说明 39
3.1.3 前沿方法的简要说明 39
3.1.4 各种生产率测度模型的区别 40
3.2 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与生产率度量 41
3.2.1 DEA方法的基本模型 43
3.2.2 DEA测度的基本角度问题 49
3.3 指数理论在生产率度量中的应用 51
3.3.1 基本概念和重要说明 52
3.3.2 指数理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 59
3.4 本章小结 61
4 中国省区农业增长分析 63
4.1 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历程 63
4.1.1 改革以来农业生产的变化 63
4.1.2 改革以来省际间农业产出的差异 65
4.2 单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68
4.3 省区农业生产差距来源分析 70
4.3.1 方法和模型选择 72
4.3.2 数据选取及处理 74
4.3.3 实证结果分析及解释 76
4.4 本章小结 79
5 生产率测算与分解的方法与数据选取 81
5.1 生产率测算的基本方法 81
5.1.1 参数方法 81
5.1.2 非参数方法 82
5.2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方法 84
5.2.1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参数分解法 84
5.2.2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参数方法——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 86
5.3 生产率测算方法的选取——双边比较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90
5.3.1 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截面数据集的构造 91
5.3.2 构造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面板数据集 92
5.4 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92
5.5 生产率测算结果解读 93
5.6 本章小结 94
6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及波动性研究 96
6.1 基于参数分解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性研究 96
6.1.1 生产率增长分解的具体方法 97
6.1.2 分解的数据及变量说明 100
6.1.3 模型估计结果解读 101
6.1.4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102
6.1.5 农业生产率的地区波动及地区差距 103
6.1.6 TFP增长组成部分的波动与TFP波动之间的关系 109
6.2 基于非参数方法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的变动分析 112
6.3 本章小结 114
7 中国省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现状与趋势 115
7.1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水平差异的统计分析 115
7.2 农业要素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的变化和趋势 118
7.2.1 经济增长与收敛 118
7.2.2 趋势判断方法的选择及相关研究综述 120
7.2.3 收敛的基本类型和本研究的检验方法 123
7.2.4 各省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趋势 125
7.3 本章小结 133
8 中国省区间农业TFP的空间依赖性与分布动态 135
8.1 相关综述及研究意义 135
8.2 研究方法 138
8.2.1 马尔可夫链 138
8.2.2 空间马尔可夫链 139
8.3 空间统计结果分析 141
8.3.1 马尔可夫链结果 141
8.3.2 空间马尔可夫链结果 144
8.4 本章小结 146
9 中国省区间农业TFP差距的影响因素——基于空间计量的分析 148
9.1 空间自相关的检验——Moran指数 150
9.2 空间收敛的模型和方法 151
9.3 数据及变量说明 154
9.4 实证结果 156
9.4.1 空间自相关性的估计 156
9.4.2 省区农业TFP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59
9.5 本章小结 168
10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作用的微观考察 169
10.1 南京市农户生产经营的总体情况分析 169
10.1.1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分布情况 170
10.1.2 农户农地的经营绩效比较 171
10.2 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及考察 175
10.2.1 测算方法的选择说明 175
10.2.2 数据选取和处理 177
10.2.3 模型回归结果解读 178
10.2.4 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差异及分布 179
10.3 生产率差异对农户产出差异的作用 181
10.4 农户经营规模与农户产出、生产率关系的初步考察 182
10.5 本章小结 185
11 结论与政策含义 187
11.1 全部研究结论 187
11.1.1 关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省际间农业产出差异变化中的作用 187
11.1.2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性及其构成的变动的研究结论 188
11.1.3 关于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异趋势的判断 188
11.1.4 关于省际间生产率水平向不同水平转移的可能性及邻近地区的影响 189
11.1.5 关于生产率差异影响因素的考察 190
11.1.6 关于生产率与农户产出绩效关系的研究 191
11.2 相关政策含义 191
11.3 进一步研究展望 194
附录 195
附表1 1985—2005年28个省级地区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195
附表2 各地区历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结果 198
参考文献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