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移动课堂”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有炜等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5017759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理念、方法的创新,有效解决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不强、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问题。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层面,针对内容缺乏系统性、载体缺乏多样性、主体缺乏联动性、运行缺乏规范性、保障缺乏长效性等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消解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知行分离、理论教学队伍和日常学生工作队伍各自为政、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脱节的现状,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贯通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与示范推广价值。

第一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趋势 3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3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3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 9

第三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不足 14

第二章 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

第一节 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0

第二节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 25

第三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29

第三章 “移动课堂”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 39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39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历程 44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趋势 49

第二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理论概述 57

第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理论基础 57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57

第二节 “最近发展区”理论 64

第五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概念 70

第一节 背景 70

第二节 教学目标 73

第三节 基本内涵 77

第四节 主要特点 81

第六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基本原则 86

第一节 开放性原则 86

第二节 实践性原则 89

第三节 交互性原则 93

第四节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97

第七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方法体系 101

第一节 教学环节 101

第二节 教学方法 106

第三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的体验——“移动课堂” 109

第八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实践概论 115

第一节 实施资源 115

第二节 实施平台 120

第三节 实施途径 125

第三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 131

第九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方案 131

第一节 “移动课堂”实施细则 131

第二节 “移动课堂”论文写作的要求与指导 134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移动课堂”教学设计 144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要求 144

第二节 案例:“移动课堂”至校史馆——艰苦奋斗与安科发展 149

第十一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移动课堂”教学设计 159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要求 159

第二节 案例:“移动课堂”至小岗——小岗村与改革 166

第十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移动课堂”教学设计 175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要求 175

第二节 案例:“移动课堂”至渡江战役纪念馆——将革命进行到底 181

第十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移动课堂”教学设计 191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要求 191

第二节 案例:“移动课堂”至校园——雷锋精神我践行 196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总结 205

第一节 “移动课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205

第二节 “移动课堂”对师资建设的影响 210

第四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效性评价 217

第十五章 “移动课堂”实效性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217

第一节 意义 217

第二节 原则 222

第十六章 “移动课堂”实效性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226

第一节 模式 226

第二节 方法 230

第十七章 “移动课堂”实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237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237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239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41

第十八章 “移动课堂”实效性评价的过程与结果 257

第一节 评价过程 257

第二节 评价结果 259

第三节 启示 264

第五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保障机制 277

第十九章 构建“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必要性 277

第一节 “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概念与体系 277

第二节 “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意义与现状 281

第二十章 “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内容 287

第一节 理论保障 287

第二节 组织保障 291

第三节 制度保障 296

第四节 师资保障 300

第五节 经费保障 304

第六节 基地保障 307

第七节 网络体系保障 312

第八节 社会支持保障 315

第九节 安全保障 318

第十节 质量保障 321

第二十一章 “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原则和方法 326

第一节 原则 326

第二节 方法 330

后记 335